她,85后,陈皖华:非常重视这次抗疫所带来的磨练。
他,90后,唐晓峰:身为年轻人,要经得起风浪,挑得起重担。
他,95后,吴世韬:有我们这些年轻人驻守一线,相信“春天”总会到来。
他,95后,刘智杰:既然身强力壮,那就应该在一线多奉献。
上海本轮疫情暴发以来,涌现了一批85后、90后银行青年人,他们有些刚刚毕业,有些刚工作几年,有些则是年幼孩子的妈妈......他们的行为和语言,是那么朴实无华,记者采访他时,很难听到豪言壮语,就像一个邻家孩子在聊天,可是,他们仍然是记者心中的风流人物。
“父母和孩子都进过隔离点”
1986年出生的陈皖华是一位3岁孩子的妈妈,也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支行的一名综合柜员。
3月31日,陈皖华在接到单位需要值守的通知后,她坚定地前往单位。回岗后,她积极主动承担支行多项工作,如内部账务处理、外汇业务、帮助税务局进行留抵退税、财政拨款、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等业务。
值守至今,在上海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陈皖华始终秉承着高度的责任心,坚守岗位,目前与她一同值守在单位的成员共有6位,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开展。为了确保业务开展不受影响,她们会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并用专业的紫外线设备进行消杀。为了保证客户业务的及时性,陈皖华会及时跟进并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虽然支行业务量很大,但同事之间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地确保了各项业务高质量地完成。
“现在的工作情况是朝八晚八,周末有时加班,因为有很多事情。目前还要帮着其他网点去处理业务,就会有点紧张。”因为疫情值守单位后,让陈皖华在个人业务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提升,她对整个工作流程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同时也被同事的拼搏精神所鼓舞,“业务行长真的非常辛苦,很多部室里面的事情需要驻守在单位办公,都是他一个人去做,每天都会忙到晚上十点,真让人非常佩服。”
刚一开始值守在单位时,陈皖华只带了一些洗漱用品,并且日常工作和生活节奏还会有些不适应,但单位在后勤保障方面及时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领导非常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困难会想办法帮我们解决,让我们很安心。”陈皖华说,目前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忙碌的值守工作让陈皖华暂时无法照顾到自己的家人,她很担心家里的父母,还有三岁半的儿子。她每天都会跟家里人视频聊天,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儿子乖巧懂事,会关心妈妈“每天在单位有什么好吃的”,因为现在还不能回家,她哄儿子说,“外面有病毒,我现在不能回去”。陈皖华说,“父母和孩子都进过隔离点,父母年纪这么大还要帮忙照顾小孩,觉得对他们特别愧疚。”
在工行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陈皖华非常重视这次疫情所带来的磨练,“一方面领导让我去值守是对我业务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段特别的经历,给了我提升业务能力的好机会。”
疫情结束之后,陈皖华最想做的便是多陪陪家人,和家人一起出去旅行,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既然需要人手,我就得上”
“我是独生子女,也还没结婚,家里也没什么特殊情况,既然需要人手,我就得上。”1994年出生的唐晓峰于2017年加入中国银行,目前是中银大厦支行营业部的一名金融机构柜员,他从3月27日晚“住”进了位于上海浦东中银大厦银城中路200号的单位大楼里。
值守单位至今,为了确保金融业务的连续性,唐晓峰一直投身于紧张工作中,“目前工作状况挺好,支行的办公环境不错,一个人住一个小房间,还可以省去平时通勤的时间。饭菜会有专门的食堂供应,单位也发了洗漱用品,日常起居都没有问题。自己还是比较能很快适应环境。”
包括唐晓峰在内共有10位员工值守在支行,值守以来,虽然工作的业务量比以前更多,也遇到一些没接触过的业务,但同事之间的互帮互助,分支行领导对基层员工的关心与关爱,让他并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
每天吃完早饭,唐晓峰会参加团队的晨会,值守的同事和居家办公的同事一起沟通交流业务。因为不少业务时效性要求较高,他每天都会及时确保业务完成,在遇到不会的业务会及时向同事学习,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我们相当于在过一个集体生活,感觉有点回到大学时代,每天其实都还是蛮开心的。”对于独生子的唐晓峰而言,他喜欢很多人一起陪伴的生活,会让他不会感到孤单,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同事们相处的氛围十分融洽和活跃。工作时,年纪稍长的老师会主动帮助他们年轻人,领导也会无时无刻地关心着他们。工作之外,单位会组织线上“狼人杀”等活动。
“我觉得这种经历可能一生也很难碰到一次,这是一种特别的经历,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自己的职业而言更是一次不错的学习机会,这让我学会了更加主动地去寻找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唐晓峰说,身为年轻人,遇到当前的特殊时期,就该出来闯一闯,要经得起风浪,挑得起重担,这对自己不仅是一次挑战,也更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遇,这段难忘的经历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锻炼。
父母对于唐晓峰在一个多月前做出的决定非常认可和支持,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欣慰,“虽然不能回家,但每天都会用微信和家里人联系,父母身体状况也很好,疫情结束之后,我最想做的便是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跟我家人一起出去郊游。”
“这是一段极其难忘的经历”
1996年出生的吴世韬,有着近4年的工作经验,他目前是交通银行上海期货大厦支行的一名员工。
据了解,交通银行该支行主要服务上海期货交易所,吴世韬的日常工作是做一些交易所的服务以及结算等业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上期所和交通银行对于疫情的管控提前做出了预案,3月15日晚,吴世韬接到单位值守的通知,他第二天便“住”进了单位,中途曾返回过一次,但在3月27日,为了确保业务不断档,他再次决定当晚返回单位值守至今,“很多浦东的员工被封控在家,我是浦西的员工,当时还可以出门,为了确保业务不受影响,当晚匆匆忙忙带着包打车回到单位。”
值守至今,吴世韬所在的支行一直保持着三人的值守人数,负责整个期交所支行的业务,虽然人数有些吃紧,但业务办起来有条不紊,他按照轻重缓急程度,将业务逐一顺利完成。
吴世韬是所有值守的员工中年龄最小的,其他两位分别是支行行长和副主管,他们都很关照我们年轻人。
虽然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中,但他一直都是保持着耐心的心态。“我们与客户会进行很多电话咨询业务,会和客户耐心做好后续的解释工作,对常规的交易所业务也会有条不紊地做好,客户对我们的认可度很高,很多熟悉的客户会问候我们的近况,这让我感觉内心暖洋洋的,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工作之余,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抢菜”,大概清明节过后一段时间,属于“抢菜”的高峰期。他和领导确定好分工,大家都在不同时段定闹钟定点“抢菜”,“三个人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吴世韬学到了不少,“比如在生活统筹方面,我们三个人会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取物品、倒垃圾、打扫房间等。在工作中,领导会对每一笔业务进行把关,提醒业务需要注意的问题,哪些地方需要细心,哪些地方需要做备注等,这对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
这段时间,吴世韬对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事都感触颇深,“所有的事情跟平时都会有一些差别,获得的收获与平时也不一样,包括业务层面的开展都会有一些更深刻的认知”。
由于长时间没回家,作为家中独子,吴世韬也很想念家人,父母经常会在微信上询问其最近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这是一段极其难忘的经历,磨砺了我的心性”,吴世韬平时是一个话不多的人,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他在工作中应对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还提升了他的沟通能力。
“有我们这些年轻人驻守在一线给社会做贡献,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相信万物复苏的‘春天’总会到来。疫情结束后,我想去剪个头发,和爸妈出去好好吃一顿,再好好睡一觉。”吴世韬说。
“年轻人就该奉献自己的力量”
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刘智杰,出生于1999年,是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外滩支行的一名员工。在上海浦西封控管理的前一天(3月31日),他“住”进了公司。
目前,刘智杰与另外一位员工承担起了支行的同业金融业务,由他负责具体业务操作,另外一位员工负责审核。据了解,由于是特殊时期,目前大部分客户都处于居家状态,更多的业务是进行远程核实,与客户确认好意愿之后,刘智杰会与同事进行操作,业务量整体虽有减少,但操作难度相对平时有所提升。
“当时很多员工在浦东,单位急缺人手,我离得近就先赶过来了,也没考虑会封多长时间。”性格有些内向的刘智杰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积极,目前已经适应了工作环境,与同事在业务上会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平时有些“宅”的他,把这次经历看作是一次平常的上班,下班之后他会选择看小说和电影度过业余时间。
对于去年刚入行的新员工刘智杰而言,目前他还是以学习业务为主,业务上会有老员工指导,“很多业务都没接触过,需要自己跟着老师去学习和自己消化理解,这一个多月确实学习了很多没接触过的业务。”据另一位员工介绍说,“刘智杰十分谦虚好学,在工作处理完成后还会请教一些业务上的问题。”
“肯定比以前要累一点”,刘智杰说,虽然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困难,自己也会比以前辛苦一点,但目前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确保业务能够高质量完成。目前整体工作开展稳定,单位领导在物资方面也提供了很多保障,对家人也有尽心尽力的关怀,这让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我们得到了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虽然是驻守在单位,但能跟平时的工作状态保持一致”。
作为一个接近“00后”的年轻人,刘智杰说,既然身强力壮,那就应该在一线多奉献,同时,也能趁这个机会好好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这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事后回想起来也会让自己有少许的自豪感”。
他还说,“对于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而言,这也算是一段难得的历练,如果要用百分制来来衡量过去一个多月的表现,我觉得可以打85分”。但他最后还是说,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出去与家人和朋友聚一聚。
责任编辑:陈偲 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