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观察丨严打“规避退市” 为A股正本清源

4月份,随着年报披露高峰到来,退市风险公司将迎来“大考”。不少保壳公司在“收入”上做起了文章,去年前三季度仅几百万、上千万的收入,四季度突然过亿。这也许与退市制度中新增了收入指标相关。

新退市制度引入了“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的组合类财务指标,也明确该指标所谓的营业收入应当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近期,相关监管层也表示,对几类常见的与收入相关的规避退市手段,将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

对规避退市手段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有利于维护退市规则严肃性。A股以前上市容易退市难,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以净利润等为主体的退市指标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比如,净利润指标虽然相对能反映上市公司经营质量,但也往往容易通过会计和非会计手段进行调节。过去母公司大额免除债务、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突击出售资产等“保壳”手段常用常新,部分“ST专业户”两年亏损一年盈利的套路也玩得不亦乐乎。虽然不少手段表面合法合规,却严重破坏了退市相关规则的严肃性。

此外,虽然相对净利润等指标而言,现有的组合指标使得通过各种手段调节的空间变得更小,但是一些上市公司仍会采取措施努力争取免于退市。比如,收入纳入退市指标后,收入规模成为不少壳公司的追求目标。部分公司打起了会计准则的“主意”,不准确区分总额法和净额法。在此类具体问题上,如何秉持“实质重于形式”等方法和原则,对于审计机构和监管机构都有一定的挑战。如今,对于新规之下可能出现的规避退市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在遭遇“硬骨头”时的定力和担当。

显而易见,强化退市监管正当其时。以往,A股公司上市多退市少,带来了“炒小”“炒差”等诸多问题。部分“壳公司”已经没有实质性的经营业务,也就无法通过正常经营获利,往往容易沦为资本炒作的工具,今日“蹭热点”,明日“假并购”,甚至联合不良资本进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部分投资者跟风参与,往往在股价暴涨之后遭遇一地鸡毛,损失惨重。

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铺开,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毫无疑问,通过完善退市标准,严格退市监管等手段,打造A股能进能出、良性循环的生态坏境,为A股正本清源 ,对于注册制改革乃至A股长远发展会带来诸多正面影响,最终有助于实现上市公司、投资者等多方共赢。

编辑:叶舒筠

声明:
券中社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突发!2022退市第一股定了,董事长被终身禁入并罚1200万!另一只A股也拉响警报!注意,这些股票要当心
原创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刘新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实现退市常态化
原创
周末影响一周市场的10大消息(新股+点评)
原创
2亿股民请注意!这些A股公司退市风险高悬,请提前“避雷”(名单)
安徽资本市场:服务“三地一区”建设 答好注册制改革考卷
参与评论
0/1000 参与评论
*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金融从业者都在这里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