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指“伪风口”的无人零售,近期起了波澜。
近期,顺丰旗下的无人零售项目“丰e足食”完成融资,软银、中金、深创投都成为其股东。其中,软银持股达25%,成为“丰e足食”的第二大股东。实际上,早在2017年,顺丰就在京东、饿了么、盒马鲜生之后,进入了无人货架战场。
据记者观察,今年以来多家企业不约而同地重新拾起了“无人零售货架”这个概念。就在近期,瑞幸咖啡推出无人咖啡机“瑞幸瑞即购”;本月中旬,有消息称元气森林准备在2022年底在全国铺设10万台智能货架;更早前,钱大妈推出了无人货柜“菜吧”;每日优鲜也进一步加码“便利购智能柜”业务;百果园也宣布和智能无人货柜解决方案提供商兔子商城达成战略合作。
时隔4年,再有无人零售货架获得融资,把行业重新拉回到聚光灯下,无人零售货架再次重燃能走多远?
倒闭潮中的“幸存者”
丰e足食是2017年11月由顺丰孵化的无人零售项目,瞄准碎片化场景,从聚焦办公室逐渐延伸到户外,以无人货架终端的形式,为一二线城市的白领人群提供零售食品。目前业务覆盖全国28座城市,线下铺设终端超过6万个,用户体量过千万。
丰e足食官方表示,2018年12月,月下单用户突破100万;2019年11月,无人零售业务层面盈利;2020年11月,无人零售终端突破5万台;目前无人零售业务加企业业务销售额,已突破单月1亿元。
事实上,2017年在无人零售风口上兴起的玩家众多,然而不到一年,许多玩家都铩羽而归,猛烈的战局逐渐归于平静。而丰e
看不见的“高门槛”
无人零售的风口始于2017年在上海开出的第一家无人便利店“缤纷果子”,很快,各路玩家相继进场,包括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彼时的无人零售风头无两。据统计,2017年无人零售领域光是融资事件就有 93起。
然而好景不长,仅一年时间,无人零售就迎来一股“倒闭潮”。从2018年初开始,果小美、猩便利、GOGO小超市、七只考拉等明星企业接连被曝出亏损、裁员的消息,资本也随之离场,只留下一地鸡毛。无论是资本还是创业者,都开始重新审视无人零售这个新业态,还给这个行业下了这样的判断:既不节省成本,又没有提高效率,更没有创造需求。无人零售因此变得沉寂。
有业内人士指出,无人货架看似没什么门槛,其实背后对于货物的供应链管理、货物上架的高效管理有很高的要求,没有强大的“内功”很难管理好。况且无人货架面临的问题远不止盈利这一点,在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竞争,面临商品供应链问题、资金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另外,由于行业门槛比较低,随时可能迎来巨头的搅局,小玩家不敌巨头随时
丰e足食联合创始人兼COO单新宁曾向媒体表示,无人零售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超之前想象,这个行业看似低门槛,其实有非常多复杂的要求,对物流供应链、商品管理、运营效率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是非常大的考验。
疫情重燃无人零售
为何如今无人零售“复活”了?疫情,是个非常关键的契机。
据记者观察,疫情之后,多个企业开始重新拾起无人零售这个曾经被丢弃的概念。如,瑞幸咖啡发布智能无人零售战略,推出无人咖啡机“瑞幸瑞即购”;近日,有消息称元气森林正准备入局无人零售,目前已组建起了多个团队,并在内部定下了2022年底在全国铺设10万台智能货柜的目标;更早之前,还有钱大妈推出无人货柜项目 “菜吧”,在深圳、广州开出了近百家网点;每日优鲜也进一步加码“便利购智能柜”业务,和成都近700家企业展开了合作;水果零售巨头百果园也宣布与智能无人货柜解决方案提供商兔子商城达成战略合作。
疫情之后,无人零售变得热闹了起来。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因为疫情培养了人们“无接触”购物的习惯,消费者的观念因为疫情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选距离较近、人少的地方购物;第二,即买即走,或者线上下单线下取货就走;第三,尽可能减少交易时间。
但无论是传统零售,还是无人零售,从业者都越来越深刻意识到,“无人”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减少人工、降低成本的手段,“零售”依旧是不变的本质。对于顺丰而言,其在线下零售方面的布局一直没有停止,先是2014年推出了“嘿客”网络服务社区店,抢占社区入口,但最终因盲目扩张造成巨大亏损而关店离场;后又在2016年推出"顺丰优选",进军生鲜和跨境进口产品领域,但最终还是难逃关店命运。
但这一次,丰e足食非但没有夭折,还在无人零售的倒闭潮中活了下来。但据丰e足食透露,目前支出成本的第一大项依然是人工成本。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零售业相关技术将越来越完善,这将会加速整个零售行业的“无人化”。未来将会怎样“无人化”,人工成本将如何降低,将会是丰e足食接下来要面对的一大考验。
编辑:李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