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祖国面向世界 香港再启新征程
编者按:“明珠焕新彩,同心向未来”,值此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证券时报推出特别策划,书写回归25年来发展历程,以数据展现发展成就,通过大事记梳理发展脉络,以高端专访探析发展方向,从人物故事中感受时代变迁……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有着许多有利发展条件和独特竞争优势。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

【摘要】编者按:“明珠焕新彩,同心向未来”,值此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证券时报推出特别策划,书写回归25年来发展历程,以数据展现发展成就,通过大事记梳理发展脉络,以高端专访探析发展方向,从人物故事中感受时代变迁……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有着许多有利发展条件和独特竞争优势。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

香港回归25年来,历经多番风雨,几许折腾,经济发展成色未变,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改。有数字为证:

25年间,香港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达到2.8万多亿元;商品贸易总额增加逾两倍,破纪录超过10万亿元,全球排名第6;总就业人口增加15%至约365万;以香港为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企业增加57%至接近4000家;股市总市值从4.6万亿港元,涨至今年5月约38万亿港元,涨幅7倍;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了3倍,由600多家增加到2500多家……

香港金融业以至整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受益于中央的坚实支持、国家的稳定发展,也受惠于联通内地和国际的桥梁、防火墙和试验田角色,以及制度创新释放的红利等等,即使面对挑战,仍能保持活力和韧性。

国际金融中心底气足

2022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关于香港的第四条款评估报告,亦再次肯定了香港作为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肯定了香港金融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表现,赞赏香港稳健强韧的金融体系、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健全的监管框架。

在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看来,国际社会长久以来对香港金融体系信心来自几方面,包括香港“底子厚”、行之有效的联汇制度,以及近年随着内地逐步开放资本账户的“东风”,如股票通、债券通等全部表现都非常畅旺,为香港金融机构带来很大机遇等。

底气首先来自“一国两制”所赋予的独特优势。“一国”优势方面,中央高度重视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市民根本福祉,制定出台大量惠港利港措施,竭尽全力支持香港发展。“十四五”规划为香港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横琴、前海改革方案让香港迎来新的机遇,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能够充分受惠于国家战略及内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而“两制”的设计,又让香港保持跟国际接轨的金融制度,包括普通法体系以及资金自由进出等,充当连接内地跟国际市场的有效的桥梁。背靠内地的同时,香港与伦敦、纽约、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在金融基础设施、市场体系、法律制度等方面“无缝衔接”,这种双重定位是其他国际金融中心所不具备的。此外,香港已经连续26年蝉联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使得香港成为区域和全球资金停留地和中转站,香港的自由港及低税率政策更极大加强了这一优势。

与此同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内功”扎实。1997年7月,香港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约800亿美元,截至2022年5月底,香港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4650亿美元,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6倍多;香港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处理全球75%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去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逾7万亿人民币。

本地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和主要银行流动性覆盖率远超国际监管要求,不良资产维持低位。总资产从1997年约8.7万亿港元,一路增长至2022年4月的27万亿港元,升逾两倍;债券市场发行总额增长超19倍,去年全年规模约4000亿美元。此外,国家财政部自2009年开始连续13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截至5月末,在港发行共2380亿元人民币国债。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明确提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未来,中央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给予香港一贯的政策支持,稳定并优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如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发表文章所说,“只要香港认清自身优势和定位,巩固强项、补足短板,抓准国际大形势,服务好国家之所需,香港的金融业必定能取得质和量的进一步提升。”

背靠内地经济优势大

1997年7月,港股总市值约4.6万亿港元,今年5月约38万亿港元,涨幅7倍。总的来看,25年时间里,港股总市值最多甚至增逾10倍,回归前后规模变化可谓是沧海桑田。港股日均成交额从1997年的155亿港元,增至2021年的1667亿港元,增长近10倍。

25年间,港股市值规模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港股上市公司数量的稳步增加。凭借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独特优势,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内地和世界的桥梁,港股市场始终保持了强大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吸引上市公司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方面优势明显,港股上市公司阵容在不断扩大。

据港交所网站和披露的年报数据,25年前的1997年,港股上市公司数量在600余家的水平,如今则已增至2500多家,期间增长3倍。内地企业逐渐成为港股新上市企业的主体。据港交所2021年度披露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港股市场內地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368家,占港股上市企业总数的53%,当年度内地企业新上市公司数量为87家,占到当年度新上市企业总数89%。

香港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顺应全球金融市场新变化,锐意革新进取,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提升竞争力。这期间,香港证券市场的变革涉及方方面面。近年来比较重大变革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制度的变革。

2018年4月,港交所对主板上市规则进行了一次影响深远的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包括容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以及为寻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华及国际公司设立新的第二上市渠道。

在此番修订后,港股市场主要是银行、地产等传统行业公司,同时缺乏互联网、生物科技等新经济公司的结构逐步得到改变。港股市场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从无到有,并逐步增加。

融入互联互通前景好

香港回归以来,内地和香港两地证券市场的联系愈发紧密。

2014年以来,互联互通机制下股票通的建立为两地证券市场“资金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贯通管道,进一步加强了两地证券市场的联系。北向方面,2014年11月陆股通从零起步,2015年中,累计净买入额就超过了1000亿元,2020年累计净买入额进一步突破1万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净买入额已达到1.7万亿元。南向方面,港股通累计净买入额2019年突破万亿港元规模,目前约2.4万亿港元。

南北向资金成交额占对方股票市场的成交额的比重也总体连续提升,目前北向陆股通成交额占A股市场成交额比例已达一成的水平。南向港股通成交额占港股市场成交额比例也持续提升,目前已达约两成。

香港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这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正加速推进。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通车、莲塘/香园围口岸启用,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加快“硬”联通,如今,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正越织越密。

制度机制“软”联通也在不断优化。“湾区通”工程持续推进,“制度之异”正变为“制度之利”。体现规则深度衔接的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亮相,横琴加快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推动制定首批“湾区标准”清单……大湾区内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

“融入大湾区的建设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香港特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袁民忠表示。

编辑:叶舒筠

声明:
券中社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参与评论
0/1000 参与评论
*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金融从业者都在这里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