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蓬勃发展势头,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微观主体,数以万计的企业构成了中国经济的细胞与肌体,也绘就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的亮色。在这其中,数千家上市公司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境内上市公司数量4817家,总市值84.4万亿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公开资料显示,在中国约4800万户企业中,上市公司数量仅占万分之一,但2021年总营收占当年全国GDP的56.81%;缴纳税金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23.41%;上市公司员工总数在全国就业人数中占3.74%。扎根各领域的上市公司充分发挥领头羊角色,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移动通信等风口行业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链主”企业,以公司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链进步,个体与产业相互助力、相互成就,使产业链生态愈加完善,全球化步伐更加坚定。
过去十年,发展的含义悄然发生变化:从强调速度、规模转变为追求高质量、集约型的增长,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为发展的关键词。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光伏还是移动通信产业,都具备硬科技的属性,一批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攻克下诸多技术难关,在世界科技竞逐中由追随者变为领跑者。
特别是近两年,响应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新能源车、光伏行业爆发式增长,凭借自身的绿色属性成为碳中和主力军,更多上市公司则通过降低生产能耗、使用绿电等方式积极减碳。
此外,大量上市公司主动创造就业,积极参与抗疫救灾,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发挥“链主”带动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头部公司在其中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这些公司在整个链条上发挥出协同和示范作用,助推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走向新高度。
从2010年主管部门开始提供财政补贴以扶持产业来算,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走过十余年。2020年整个产业真正开启市场化,越来越多的绿牌车驶上街头,动力电池、锂电材料等关键上游也迎来了一轮发展热潮。
一批高质量领军企业涌现。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是其中代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轫之际,曾毓群带领团队二次创业,由消费电池转向动力电池,紧紧把握住了产业机遇,并逐渐坐稳全球动力电池第一的宝座。根据SNE Research统计,宁德时代2017年~2021年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五年排名全球第一。
另一家龙头企业比亚迪也凭借消费市场的成功获取资本市场的认可。6月10日,比亚迪市值突破万亿大关,几乎比肩宁德时代,成为深市市值数一数二的上市公司。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最早涉足的业务是消费类电池和半导体元器件,2003年正式进入汽车行业,并涉足新能源汽车。近些年,比亚迪打造王朝、海洋等系列的多款车型,在产业链波动中保持稳定生产,多次登顶国内新能源汽车月度销冠。
在每一条细分赛道中,都有一批高质量的上市公司逐浪潮头。燃油车时代的传统车企要在新环境下站稳脚跟,涌现出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积极转型者;在关键资源锂矿方面,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华友钴业等公司布局全球掌握了资源自给的能力;构成动力电池的各种材料都是蕴藏潜力的市场,德方纳米、贝特瑞、天赐材料、恩捷股份等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奋进。
资本市场热情拥抱这些弄潮儿。Wind数据显示,上述公司在近10年或上市以来的市值基本都有数倍的增长,部分增幅甚至在10倍以上。宁德时代、比亚迪成长为万亿市值级别的上市公司,长城汽车、恩捷股份、亿纬锂能、赣锋锂业等公司最新市值都达到千亿以上。
受益于绿色低碳大潮的带动,光伏行业最近两年也涌现了不少大公司。最新数据显示,隆基绿能总市值超过4600亿元,通威股份超过2500亿元,市值超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达到10家。与此同时,光伏企业盈利能力也显著提升。
头部光伏企业对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这10年,中国企业主导了光伏从多晶向单晶的转换,能耗更低的颗粒硅技术由中国企业发扬光大,中国企业还在电池技术创新上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另一方面,在光伏主产业链的牵引下,中国的光伏设备、透明背板、光伏玻璃、低温银浆等辅材配套产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10年,中国光伏产业实现了从“两头在外”到走向世界的跨越,中国企业为全球供应了最大规模的光伏产品,助力了全球的绿色进程;从主要厂商的出货情况看,海外市场大多占据了过半份额。企业也在加速全球化发展进程,晶澳科技在全球拥有12个生产基地,在海外设立了13个销售公司,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
近两年,中国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强化“链主”、“链长”企业的引领作用。移动通信产业链较长,电信运营商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从3G、4G到5G,既见证了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壮大,也见证了移动通信产业链上下游的蓬勃发展。
中国移动目前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大力推进与中国广电5G网络共建共享,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85万个,占全球5G基站规模的1/3以上,将力争年底前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110万个。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也制定了今年底实现百万5G基站规模商用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通信技术是数字化发展的信息底座,正如4G催生了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一样,5G正在为全社会的数字化发展加注动力。正如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所说,5G不是简单的“4G+1G”,而是更具革命性,呈现更高价值,能够为跨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基础设施,充分释放数字化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引领技术自主创新
科技创新是公司生命力的来源,也是参与世界竞逐的必备武器。过去10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带动一大批新技术、新创造涌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超越,中国高科技产业全球话语权不断增强。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电池性能的提升尤其依赖化学体系的创新,这些创新就诞生于诸多中上游锂电材料企业数十年的深耕中。
在正极材料方面,德方纳米处在磷酸铁锂材料领域第一梯队。“液相法”生产工艺构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壁垒之一。公司还主导或参与了22项国际/国家标准的制定,其中《纳米磷酸铁锂》(GB∕T 33822-2017)由公司主导起草和制定。
在传统石墨之后,硅基负极等新一代负极材料也走进产业视野。贝特瑞在该领域走在前列,公司已经完成新一代高容量硅碳及高首效硅氧产品开发,并取得客户认证。“研发投入并不能保证一定会实现突破,但不投入是肯定不会有突破。”贝特瑞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到了电池环节,电池厂商要做的不仅是材料体系革新,还要在结构体系上下功夫。例如宁德时代的CTP技术,具有高效集成的特点,是一种无需模组即可将电芯集成到电池包中的技术。这项技术已经开始向欧洲电动客车企业 Solaris、泰国Arun Plus等海外企业授权。
“近10年,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3倍,循环寿命也提升到了16年或200万公里,这些性能的改善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同时帮助中国产业链获得核心优势,吸引更多海外投资。”宁德时代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光伏产业同样被视作朝阳产业,当前,中国在光伏各产业链环节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光伏产品走向世界不再是一句空话。但可曾想过,10年前,中国的光伏产业还是“两头在外”,缺少自主技术、主要市场也在海外,只是依托劳动力的优势从事着价值较低的制造工序。
10年以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进步让中国企业能够站在产业价值链的顶端,技术进步也加速了中国可再生能源进入平价时代的步伐,让整个社会能够用上更清洁、更便宜的电力。
“天合光能将创新引领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和核心驱动力量,搭建了全面领先的科创体系,在不断的研发突破中,持续推动光伏技术创新研究和产业化,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为目标,助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型能源体系的加快构建,为引领光伏行业进步作出贡献。”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说。
这10年,也是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10年,更是中国从3G跟随、4G同步到5G全面赶超的10年。事实上,3G时代的一个剪影是,中国提出并主导了TD-SCDMA技术,这是国际电信联盟确定的3个3G标准之一,由此开始,中国在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上的话语权显著提升。
6月初,在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第96次全会上,5G R17标准宣布冻结,标志着5G第二个演进版本标准正式完成。本次会议上,国内通信企业共派出10名代表现场参会,中国通信企业积极融入国际标准制定,维护全球统一技术标准,发出了中国声音,展现了中国力量。
近日,在中宣部“中国这十年”主题发布会上,工信部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重点领域创新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从深海的“奋斗者”号成功万米坐底,到蓝天的C919大型客机即将取证交付,再到升空的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度。
装备制造领域技术进步一个重要推动力,来自于国家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应用的支持。早在2018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就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希望以首台(套)示范应用为突破口,推动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整体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一重制造了首台(套)核电蒸汽发生器,中国船舶集团研发了国产首台(套)25兆瓦工业发电用燃气轮机装置,这些大国重器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脊梁。
制药领域也是科研成果创新的集聚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之一。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对全球研发管线产品数量的贡献,已经由2015年的4%跃升至2020年的14%。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绿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能源车、光伏、风电等产业本身具备绿色属性,为碳中和提供低碳交通工具、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更多公司则通过建设零碳工厂、推动生产资源循环等方式参与到减碳事业中来。
近两年,国内新能源车企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甚至为告别燃油车定下明确时间表。同时,车企也向中上游供应商提出减碳要求。为此,贝特瑞、德方纳米等公司通过使用低能耗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量;贝特瑞还通过自建光伏发电站,新建工厂选址在水电资源丰富的四川、云南等地,加大绿电的使用力度。
与此类似,高效光伏组件产品不仅能够供应绿电,光伏制造商们也加大了对绿电的使用。数据显示,2021年,位于晶澳科技生产基地的分布式电站约28.55MW,年发绿电超过2500万kwh;同时,公司曲靖基地位于云南省曲靖经开区,能够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光伏产品的制造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并伴随排放。因此,光伏要真正地实现绿色低碳显然离不开制造过程的低碳化。记者注意到,欧美市场已经开始将碳足迹作为评价光伏产品的重要指标,甚至对于碳足迹低的产品能够接受一定程度的溢价。
近两年,部分高能耗行业企业跨界光伏的案例频频见诸报端。例如,2021年,海螺水泥全国园区内新增19个光伏电站、3个储能电站,去年末,公司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0MW。预计到202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GW,年发电能力10亿度。除海螺水泥以外,中国建材、上峰水泥等水泥企业也着手在厂房屋顶建设光伏电站,生产经营使用清洁电力。
钢铁行业曾经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代名词,不过,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去年初,中国宝武宣布,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2035年实现减碳30%,2050年实现碳中和;今年初,鞍钢集团也发布了低碳冶金路线图,目标包括2025年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30%,吨钢碳排放强度降低30%以上,类似的案例在钢铁行业还有很多。
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载体,从3G、4G到5G,基站的数目越建越多,同时由于5G基站构建在较高的频段基础上,其能耗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一不符合国家绿色低碳的政策导向,二也给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带来很大压力。
存在类似问题的不仅是5G基站,新基建中的数据中心也是耗能大户,在如何发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又不影响绿色低碳发展大局方面,国内电信运营企业做了诸多探索。
例如,中国移动发布了“C2三能——中国移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中国移动表示,公司深化5G网络节能降耗,实现新增5G单站能耗同比下降10%,单站节电近30%。此外,通过5G网络共建共享,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累计节电175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600万吨。
根据工信部的表态,围绕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10年来紧抓多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大绿色技术装备产品的供给,以及积极推进工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启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大力推行绿色制造,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持续推动光伏、风电稳步发展,进一步壮大绿色消费。
主动担当社会责任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上市公司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先锋队”。通过创造就业、贡献税收、分享红利等方式,上市公司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彰显国民经济支柱的责任担当。
上市公司在居民就业方面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上市公司缴纳税费金额合计约为4.04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23.41%;上市公司工作人员数量超过2790万人,新增就业岗位110.53万个;员工薪酬合计约5.72万亿元,占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8.8%。
部分上市公司生产基地设立在西南等地区,增强了当地的就业吸引力。宁德时代介绍,以四川宜宾基地为例,共有员工10798人,其中农民工占比达到85%以上。另有统计显示,70%左右的农民工是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回流的云贵川外出务工人员,宜宾本地农民占比30%左右。
受宏观环境变化影响,近两年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多,压力大。对此,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原本计划今年招聘1万名毕业生,今年决定扩招为2万名。目前比亚迪员工人数已经达到42万人,今年底还将进一步扩张到50万人以上。
上市公司还成为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重要渠道,分红力度不断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发布现金分红预案的上市公司共3170家;现金分红预案总额超1.5万亿元,相比前两年分别同比增长1.4%、13.6%;连续10年分红的上市公司占比也从4%提升至32%。
此外,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抢险救灾以及推动区域发展等方面,上市公司也发挥出示范作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共有1916家上市公司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投入资金合计约177亿元;累计超过160家次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参与新冠肺炎检测、治疗、特效药物研发及生产等相关工作,并通过积极捐款捐物,全力以赴保供应、保运转、保生产。
一些科技型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充分融入了自身专业能力。例如,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方面,中国联通基于5G+平台基座能力,打造了数字乡村服务云平台,围绕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数字经济等6个重点方向开发了数十款应用,实现了数字乡村基层应用场景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中国联通数字乡村平台累计服务行政村超过15万个。
疫情防控方面,为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关于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要求,中国移动已面向17个省(区、市)的32个地市提供了5G便民核酸采集站标准化方案,并在新疆、上海、北京等9个省(区、市)落地。
对于通信行业而言,实现电信普遍服务、人人都能享受到数字化红利是其重要社会责任。工信部表示,10年来,我国历史性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宽带”,中小学校通宽带比例从25%提高到100%,远程医疗覆盖所有的脱贫县。事实上,今年世界电信日也将目光聚焦到银发一族,呼吁帮助老年人搭建起跨越信息技术鸿沟的“数字桥”,共享数字化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过去10年,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GDP在2021年突破100万亿元大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仅关注“量”的增长,更关注“质”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A股最新总市值也达到了82.7万亿元,上市公司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市公司千帆竞逐,成长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他们是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注脚。展望下一个10年以及更长远的未来,千千万万的上市公司仍将深入参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随时代迸发出新的生机,乘风扬帆,逐浪潮头。
编辑:万健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