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每个人终将面对的明天。未雨绸缪,方能在时代浪潮中安享岁月。
从“养儿防老”的传统依赖,到“三支柱”体系的现代构建,我国养老保障的发展始终与人口结构、经济转型同频共振。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重大变迁,我国养老保障已逐步向“三支柱协同”转型,形成多层次养老体系。
这一转型中,公募基金凭借专业资产管理能力,成为连接养老体系与民众需求的关键力量。其中,工银瑞信基金作为业内少数拥有养老金业务全牌照的资产管理机构,经过十余年深耕,已形成覆盖三大支柱的完善养老投资体系,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实践者。
战略引领:十余载深耕,构建全牌照三支柱完整服务体系
工银瑞信的养老金管理之路,始终锚定“支持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使命,自2007年正式踏入这一领域起,公司便以长期主义视角深耕布局,逐步构建起覆盖养老金三大支柱的完整服务体系。作为业内为数不多拥有养老金业务全牌照的基金公司,其业务发展脉络与国家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进程深度契合,每一步关键突破都彰显着战略定力与专业实力。
2010年,是工银瑞信养老金业务的重要起点。这一年,工银瑞信成功斩获全国社保基金境内投资管理人资格,正式开启养老金管理征程。在随后的初创期,工银瑞信陆续承接多个社保基金委托组合,从无到有搭建业务框架。2016年再迎关键节点,凭借其成熟的管理经验与风控能力,成功入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成为21家管理人之一。这一资格不仅夯实了工银瑞信在第一支柱的业务基础,更为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领域,工银瑞信更是先行探索者。作为最早投入市场化运营的养老资金领域,工银瑞信2007年即获得人社部颁发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资格,2008年第一个账户投入运作,已逐步构建起“一极(养老金投资中心)、双责(投资与销售)、四维(年金投资、年金销售、产品管理、运营服务)、聚力(整合全公司优质投研资源)”的特色投研与销售模式。并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率先在行业推行“主投资经理负责制”,由主投资经理统筹资产配置并对组合业绩全权负责,有效提升管理效率。2016年,为进一步强化账户管理一致性,工银瑞信成立年金投资委员会,统一制定投资策略,确保所有年金组合契合“长期稳健”的资金属性。
随着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政策落地,工银瑞信全面布局个人养老金产品线,并根据公募养老FOF基金的风格定位持续完善产品体系,在投研策略上迭代更新,目前已形成覆盖不同风险等级和退休年龄的完整产品布局,产品数量位居同业前列,全力满足居民多样化养老储备需求。
目前工银瑞信共有10只养老目标基金,其中9只已设立Y类份额,涵盖从2035到2060等主要退休年龄段,以及低、中低、中、中高四类目标风险等级,产品结构完整、梯度清晰。
2024年底政策允许宽基指数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后,工银瑞信又及时为4只指数基金增设Y份额,包括中证A500、中证A50、科创50和沪深300指数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个人养老金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工具。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工银瑞信旗下个人养老金Y份额基金产品总数达到13只,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资产和风险收益偏好投资者的多元配置需要和养老需求。
投资实践:多元配置,追求长期稳健回报
在实际投资运作中,工银瑞信形成了“重视权益、高等信用”的鲜明投资风格,追求既通过高等级信用资产配置筑牢信用安全底线,又借助权益资产争取超额收益,为养老金业务稳健运作奠定基础。
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投资方面,工银瑞信展现出均衡且持续的投资能力。据人社部数据,该公司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国企业年金单一含权组合业绩中,表现优异。具体来看,截至二季度末,在含权类组合方面,该公司管理的单一计划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10.67%,集合计划为8.89%,均在业内居前。在固定收益类组合方面,工银瑞信单一计划固定收益类组合、集合计划固定收益类组合区间收益分别为10.89%、9.98%,同样超越同类平均收益,体现出其在资产配置与风险控制方面的综合实力。
在个人养老金产品方面,根据Wind数据,全市场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总规模在三季度末突破150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约60亿元,反映出该市场的快速成长与公众参与度的提升。在规模超10亿元的7家公募管理机构中,工银瑞信Y份额规模达14.55亿元,较去年末增长93.9%,增速位居同业首位,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主动管理能力是工银瑞信养老金投资的核心竞争力。以工银养老2050Y为例,根据基金三季报,该产品过去一年涨幅为35.61%。从三季报来看,该基金三季度小幅减持港股创新药,增持港股互联网、AI应用及新消费方向;A股方面降低了红利及中小盘风格配置权重,提升了大盘成长及中盘风格配置权重,行业上增持金融板块中的券商和多元金融以及周期板块中的化工,减持地产链中的定制家具和医药板块中的创新药,并增持成长板块中的机器人和游戏。
除工银养老2050Y(017353.OF)外,其他养老FOF产品如工银养老2045Y(017352.OF)、2040Y(017351.OF)、2055Y(020316.OF)、2035Y(017251.OF)过去一年收益率均超20%,整体业绩表现优异。

体系筑基:平台化+一体化+团队化,夯实投资管理基石
经过持续稳健发展,工银瑞信的养老金管理规模已稳居行业资管机构第一梯队。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源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更有赖于公司构建的一套系统化、制度化的投研风控体系作为坚实支撑。
养老金投资具有周期长、风险偏好低、收益要求稳健的核心特点,对投资管理的系统性、协同性与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工银瑞信基金围绕“平台化、一体化、团队化”核心方向构建投研体系,将体系优势转化为养老金资产长期稳健运作的坚实支撑,更好地契合养老金投资的底层需求。
在平台化建设方面,工银瑞信搭建起覆盖权益、固收、FOF、指数及量化的四大投研板块,并设立15个投资能力中心,形成覆盖全资产类别的研究与投资架构。同时,依托智能投研系统与风控平台,实现对市场动态、资产配置、风险预警的实时跟踪与高效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既提升了投资决策的精准度与效率,也通过系统化风控筑牢养老金资产的安全底线,为不同支柱养老金产品的差异化投资需求提供基础支撑。
平台是根基,让专业有处安放;一体化是脉络,让协同无缝衔接。在年金投资领域,公司专门成立年金投资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统一的年金投资战略方向,力争既通过“自上而下”的战略引领把控长期投资方向,契合养老金稳健增值目标,又结合“自下而上”的标的精选挖掘细分领域价值,实现战略与战术的有机结合。
人才是事业的基石,团队是能力的放大器。在人才培养上,公司构建“行业研究员—行业基金经理—主题基金经理—全市场基金经理”的金字塔式培养路径,通过层层历练与业绩归因,持续为投研团队输送兼具专业深度与全局视野的人才。在组织运作上,养老金投资团队强调柔性配置,30余位专业投资经理覆盖宏观、固收、权益及多资产等领域,可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资源、高效协同。这种兼顾专业分工与策略敏捷性的机制,让团队从容应对市场波动,力争持续为养老金客户创造长期稳健回报。
未来展望:专业护航,全周期助力“主动享老”
养老规划的本质,是对人生下半场生活品质的长期投资。面对第一支柱保障水平有限、第二支柱覆盖范围相对集中的现实挑战,个人养老金的“自愿参与、自主投资”属性,正成为补齐养老收入缺口的关键一环。投资者需树立理性、长期的投资理念,避免盲目追求短期高收益,亦不因市场波动而放弃长期布局,力争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实现稳健积累。
作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的亲历者与推动者,工银瑞信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养老事业大局。自2010年参与全国社保基金管理起步,公司逐步构建起覆盖三大支柱的完整服务体系,切实以专业实力践行“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
专业的力量,在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不确定的未来确定化。凭借全牌照资质与平台化、一体化、团队化的投研支撑,工银瑞信将专业能力转化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养老解决方案,持续优化产品供给,既为年轻人提供长期复利增值方案,也为临近退休人群配置低波动策略,致力于让“主动规划、安心享老”成为更多人的现实选择。
数据说明:
工银养老2035Y,成立于2022年11月11日,历任基金经理:蒋华安(2022.11.11—2025.4.16),徐心远(2025.4.15—至今)。截至2025年9月30日,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22.6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8.75%;2024年净值增长率4.9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9.83%;2023年净值增长率-6.5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37%。
工银养老2040Y,成立于2022年11月16日,历任基金经理:蒋华安(2022.11.16—2025.4.16),徐心远(2025.4.15—至今)。截至2025年9月30日,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24.3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1.02%;2024年净值增长率5.3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0.53%;2023年净值增长率-6.38%,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3.65%。
工银养老2045Y,成立于2022年11月16日,历任基金经理:蒋华安(2022.11.16—20250.4.16),徐心远(2025.4.15—至今)。截至2025年9月30日,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25.0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2.78%;2024年净值增长率5.4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1.02%;2023年净值增长率-6.77%,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4.41%。
工银养老2050Y,成立于2022年11月16日,历任基金经理:周崟(2022.11.16—2024.1.5),徐心远(2024.1.3—至今)。截至2025年9月30日,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35.6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4.35%;2024年净值增长率-3.8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1.40%;2023年净值增长率-9.6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5.91%。
工银养老2055Y,成立于2023年12月15日,历任基金经理:周崟(2023.12.15—2024.1.5),徐心远(2024.1.3—至今) 。截至2025年9月30日,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21.0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4.35%;2024年净值增长率8.2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1.40%。
风险提示:
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名称中含有“养老”字样,并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养老FOF为混合型基金中基金,其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中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中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型基金中基金。ETF基金为股票型基金,其长期平均风险和预期收益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基金主要采用完全复制策略,跟踪标的指数市场表现,具有与标的指数,以及标的指数所代表的股票市场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投资ETF将面临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等特有风险。股票型指数基金原则上采用完全复制法跟踪本基金的标的指数,基金在多数情况下将维持较高的股票投资比例,在股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基金净值与标的指数同步下跌的风险。基金如果投资港股通投资标的股票,还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设置最短持有期或封闭期的基金,对持有人而言还存在封闭期内无法赎回的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更新等相关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投资须谨慎。
来源:证券时报基金研究院
责编:战术恒
排版:罗晓霞
校对: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