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浦发银行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行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行动纲领,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紧扣“数智化”战略核心,实现各项业务稳健发展,营收利润实现双增。
浦发银行行长谢伟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是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的提升年。上半年,浦发银行坚持高目标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效率协同的“三高”要求,延续过去一年以及今年一季度以来的向好发展态势,多项核心经营指标取得进一步改善。
营收净利实现双增
财报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05.59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长10.19%。
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9.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4%;其中,本外币贷款总额(含票据贴现)5.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1%。资产结构方面,6月末,该行贷款余额占总资产比重58.42%,较上年末上升约1.44个百分点。
当前银行业正面临多重挑战,如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利差缩窄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浦发银行积极应对,寻找新的增长点,保持向好的发展态势,并呈现三方面的积极特征:
规模保持适度增长,业务结构显著优化。上半年,浦发银行存贷规模新增量保持行业领先水平。通过优化资产收益结构,净息差达1.41%,较年初仅下降1个BP,降幅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重点领域业务贡献突出,“五大赛道”成为增长主力。财报数据显示,在新增贷款占比中,该行“五大赛道”业务占比达七成;长三角区域新增存贷款占全行比重近50%。此外,并购贷款、线上供应链融资、银团贷款及绿色信贷等业务增速及余额均居国内银行业前列。
资产质量稳步提升,风险抵补能力增强。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31%,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实现连续5年下降后的进一步下降;拨备覆盖率193.97%,较上年末上升7.01个百分点,实现连续3年上升后的进一步趋升,两项指标达到近十年来最优水平。
浦发银行管理层指出,上半年业绩持续改善,充分印证了战略路径的正确性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
“数智化”战略成效详解
上半年,浦发银行“五大赛道”业务品牌全面打响,呈现出科技引领、数据驱动、敏捷响应三大特征,成为该行贷款投放和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
以科技金融赛道为例,浦发银行构建“集团大科创”服务体系,升级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2.0”“浦科并购贷2.0”,推出“浦科出海”专属服务方案,设立科技特色支行,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路的金融服务。
截至6月末,该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24万户,全国科创板上市企业超七成,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超八成;科技金融贷款(人行统计口径)增长超千亿元,余额突破万亿元,居股份制银行前列。
在供应链金融赛道,该行上半年加速提质增效,线上供应链业务量突破35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80%。谢伟表示,“这些赛道业务增速远高于贷款平均增速,‘数智化’战略不仅保障了业务快速增长,也增强了增长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在普惠金融领域,浦发银行通过科技赋能和流程变革,创新经营模式,实现用户规模快速增长,逐步搭建起长尾市场生态新模式。跨境金融领域,浦发银行整合集团持牌机构和跨境平台优势,做优全球布局,“浦赢跨境”为企业全球展业搭建全方位、多元化综合服务体系;财资金融赛道同样进展显著,6月末,浦发银行管理个人AUM余额(含市值)达4.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5%。
今年6月,浦发银行管理层在股东大会上曾就“数智化”战略推进、经营目标及金融科技运维管理等向股东进行汇报。彼时,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指出,浦发银行已在数智经营模式方面形成清晰的体系和路径安排,重点关注“市场认同”“可持续发展”“势能累积”三大维度。
目前来看,上述布局成效已然显现,进一步夯实浦发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展望下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浦发银行管理层强调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所带来的广阔发展机遇。
谢伟称,“关键在于立足自身,以战略定力应对挑战,以创新活力把握机遇,顺应周期,把握窗口。”浦发银行将在助力经济企稳向好过程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另在应对息差压力方面,浦发银行将持续多措并举,强化主动资产负债管理,为业务发展赋能,夯实经营基础,如持续推动“五大赛道”纵深经营,促进各项业务协调均衡发展;持续优化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同时,进一步夯实负债质量,提升活期存款以及长尾客户占比;加强同业负债管理,引导整体付息率下降,坚持推进轻资本转型,多渠道拓展中间业务,通过交易生态和特色产品增强客户黏性,提高非息收入贡献。
(CIS)
校对:杨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