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中社APP
登录
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发布!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汽车芯片

6月21日,工信部印发《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下称《要点》),从健全汽车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等五方面提出19条具体任务。其中提到,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研制力度、强化汽车芯片标准供给等。

受访专家指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国内自主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利于国内相关产业规范化发展;同时,随着相关标准的国际化发展,也将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更好走向世界。

强化汽车芯片标准供给

《要点》提出,强化汽车芯片标准供给。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电动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汽车芯片信息安全等标准研制,提供汽车芯片基础技术支撑。推动制定智能驾驶计算芯片、汽车ETC芯片、红外热成像芯片、蜂窝通信芯片、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模拟前端芯片等标准,明确各类芯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当前,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已进入下半场,基础软件和芯片在汽车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近日举行的2024首届中国(重庆)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汽车芯片高峰论坛上,赛力斯平台技术体系总裁何浩表示,预计单车的芯片成本对整车成本的占比,将从2019年的4%上升至2030年的20%,中国燃油车的单车搭载汽车芯片平均数,将从2023年的102颗上升至2025年的124颗,智能电动汽车从2023年的1640颗上升至2025年的2072颗。

汽车芯片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元器件,是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与消费类及工业类芯片相比,汽车芯片对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为严苛,需要充分考虑芯片在汽车上应用的实际需求。

今年1月,工信部印发《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有效开展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引导和规范汽车芯片功能、性能测试及选型应用,推动汽车芯片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到2030年,进一步完善基础通用、产品与技术应用及匹配试验的通用性要求,并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

在德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秦玉学看来,软件和硬件的紧密结合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操作系统和芯片构成汽车智能化的数字底座,只有紧密融合才能搭建高效可靠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不过,目前国产汽车芯片适配还存在一定挑战。秦玉学表示多种操作系统带来的适配爆炸成为国产软硬件协同发展的重大阻力,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会延长开发时间直接影响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

对此,秦玉学建议,推动标准化和平台化建设,标准化是解决适配问题的关键,通过制定统一行业标准可以确保不同芯片和操作系统能够遵循相同规范进行开发,不仅减少适配工作量,而且减少定制化开发,从而促进整个行业协同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近日也表示,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中国软件和中国芯片缺一不可,国资央企责无旁贷;下一步将加强汽车技术、软件和汽车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加大下一代高算力芯片、先进传感器、智能驾驶体系等研发力度,加快发展新型生产力,抢占竞争的主导权。

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研制力度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智能网联汽车驶上街头。乘联会去年8月发布的《2023年7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L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已经逼近40%。

各国都也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IDC(国际数据公司)预测,2025年全球网联汽车销售规模为7830万辆,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5%。2026年全球自动驾驶车辆销售规模为8930万辆,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8%。

“尽管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前景广阔,但其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在各种复杂的交通环境中保持稳定和安全,任何一个小的技术故障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传感器误读、算法漏洞或网络攻击等,都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研制力度,对于加快构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意义重大。此次《要求》提出,推动整车信息安全、软件升级、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自动驾驶通用技术要求、自动驾驶功能道路试验方法、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数据通用要求、LTE-V2X等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同时,加快信息安全工程、自动驾驶功能仿真试验方法等在研标准制定,推进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通用技术规范、汽车密码技术要求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软件升级工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等标准立项及起草,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支撑标准体系。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北京中质华兴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顾问张翔向记者表示,长期以来我国汽车领域标准制定能力较弱,更多是学习、引进国外标准。在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等新领域国际上的标准体系尚不完备,可借鉴性不强,必须加强自主标准的制定。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国内自主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利于国内相关产业规范化发展;随着相关标准的国际化发展,也将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更好走向世界。

责编:叶舒筠

校对:彭其华

声明:
券中社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参与评论
0/1000 参与评论
*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