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深圳锚定“工业立市”战略 4万亿新征程奋力开启

“4万亿”新征程,深圳施工蓝图徐徐展开,工业、制造业成为了关键词。

“到2025年,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新经济发展国际领先,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深圳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定下了目标。

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深圳经济遇到挑战。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7%,增速在国内GDP十强城市中垫底。经济减速指向了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知不足而后进。今年4月发布的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制造业”与“立市”放在一起。可查资料显示,这是2001年以来的首次,报告还以制造业单独成章,指向“开创深圳改革发展新局面”。

随后,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先后出台。5月,深圳发布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30条举措,明确“开创工业立市新格局、争创制造强市新优势”;6月,深圳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点名“20+8”产业;同月,深圳科创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

连番举动,提振了深圳制造业的信心,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为此,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深圳本土制造业代表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深圳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深圳制造强市具有示范效应

先看一组数据: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这是近十年来制造业比重连续下降后的首次回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制造业数据“逆势”上涨,呈现出其在“稳增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制造强国的大背景下,地方层面也在加快出台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广东、浙江、江苏、安徽等省份纷纷提出“制造业强省”相关部署。其中,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广东省内,在深圳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前,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在今年1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深圳市先行示范区经济组专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和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经济基本盘,稳住制造业,实际上就稳住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载体。深圳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开创工业立市新格局”等,呼应了中央对当前经济的判断,也契合广东省打造“制造业强省”的要求。

当前,中国城市工业已进入万亿元时代,深圳是唯一一个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且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的城市。

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达到4.13万亿元,连续3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全部工业增加值1.04万亿元,仅次于上海。另外,2021年,深圳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1760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4家,排名全国第四;新增19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排名全国第一。

“作为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我国的工业重镇,深圳强调‘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具有示范效应。”曹钟雄表示。

深圳制造的优势与挑战

在全国和全省制造业发展大局中,深圳聚焦制造业是重要一环。立足自身实际,强调“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是深圳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纵观深圳40多年来的发展,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一直是支持深圳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三来一补”起步,深圳打下工业的底子;从模仿创新为代表的工业化到立志腾笼换鸟,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深圳获得“世界工厂”的名号;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制造”已经踏进新的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下,深圳要“开创工业立市新格局、争创制造强市新优势”,则需要摸清制造业的优势与不足,实现扬长避短。

站在整个制造业层面看,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任颋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制造业具备四大重要特征:一是配套完备,产业链牵引能力强;二是产业的引领性、创新性、前沿性比较强;三是先进产业的迭代比较快,外溢效应明显;四是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比较突出。这些基本特征都反映了深圳作为大湾区范围内先进产业发展引擎的作用正在不断强化。

作为本土企业,科达利在深圳创立、扎根,发展成国内外领先的电池精密结构件制造商,见证了深圳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科达利董事长励建立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制造业具备三大优势:先发优势、窗口优势、创新优势。他介绍,首先,自改革开放起,深圳制造业的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从早期的来料加工,到后来的自主制造,再到现在的高端智造,相比其他重要城市,深圳的先发优势都是非常明显的;其次,深圳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制造业自然就成为了与世界制造业对接的窗口,反过来,也让深圳制造业比其他重要城市更加敏锐,更接近世界水平;第三,深圳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实现了由低到高的转换,特别是近十年来,深圳制造业加速向高端智造迈进。

不过,近年来,深圳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

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还需要时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后劲和附加值还需增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呈下滑态势。”另外,《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文件点出,深圳制造业“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均衡、单一产业比重过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不够等问题,亟须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领军企业集群、强化科技创新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这些挑战和不足,既有当下全国制造业发展阶段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有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深圳自身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障碍。“深圳很多制造业企业在全球的产业链中依然是一个‘配套者’的身份,无论是话语权还是定价权都相对较弱。”曹钟雄指出。

另外,以工业用地紧张为主的相关配套供需矛盾时常被关注。励建立表示:“在工业用地方面,深圳当前满足不了企业的快速扩张需求。”

“20+8”产业结构趋完善

立足发挥自身产业优势、补强产业链短板、强化产业配套支持,在“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的战略目标下,深圳针对性地一连发布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30条举措、发展壮大“20+8”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三大支持政策和措施。

其中,发展壮大“20+8”产业的文件无疑是市场关注的重点。通过40多年发展,深圳目前已形成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深圳将进一步拓展到“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8大未来产业”的产业集群。

任颋表示,深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制造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对“产业空心化”持警惕的态度,并且始终追随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前沿。“20+8”产业目录,能够看到深圳培育制造业发展的连续性、前沿性和前瞻性。

具体到“20+8”产业布局,在任颋看来,这样的配置有一定逻辑层次,其中20个产业集群主要是对过往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作了细化,比如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等主要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集群,在过去的发展中逐步壮大,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具备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潜力;八大未来产业反映的是当前处于起步阶段,有可能在未来若干时期分阶段成长为主导产业集群,并且这些未来产业反映了全球技术发展的整体方向,也是深圳未来要集中突破的方向。

曹钟雄表示,尽管文件并未明确“20+8”产业发展的轻重缓急,但是结合深圳制造业发展情况看,发展壮大“20+8”产业主要思路可分成三大部分。一是充分发挥深圳优势产业的引领作用,例如网络通信、智能终端等产业;二是针对产业链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环节进行补链;三是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链,从而形成规模效应,推动产业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里面有个关键词,我们应该重点关注,那就是‘集群’。”曹钟雄补充道。

作为产业投资的专家,基石资本执行总裁王启文同样关注到了“集群”这一关键词。他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产业都不可能通过单个环节单点突破地去发展,而是必须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才能形成城市的产业力量。对于“20+8”产业的布局,王启文认为,“这次文件的出台,基本上完善了整个深圳的产业结构。”

资本、产业纷纷行动

方向既定,如何加快推进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受访专家及企业家建议,应充分发挥市场高效的配置能力和深圳创新优势,推进相关产业落地。

任颋表示,支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宜居宜商环境的营造,需要形成面向海内外的广泛吸引力,这都需要综合配套的城市发展政策。

作为资本方的代表,王启文表示,产业和创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产业的落地,需要创投的资金来源,资金的管理也需要专业的市场化机构去落地。它会形成良性循环:产业好,产业有吸引力,投资增多,投资多又反过来促进一些产业的发展。王启文表示,要继续发挥深圳科技创新优势,强调原创技术基础研究以及应用技术研究,即从0到1的阶段,深圳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在整个研发投入的比例不能低于30%。

深圳制造业企业更多地关注产业研发以及产业空间如何实现的问题。

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产业空间的限制,深圳发展制造业必须立足高端。此外,技术也是需要开放的,需要打造产学研一条线,最终由企业让技术落地从而实现产业化。

“为加快产业发展,建议培育一批优质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园区和世界级‘灯塔工厂’。”励建立表示,“建议坚持一个产业集群对应一份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坚持集中连片、集约节约,突出高端先进制造,加大园区土地连片整备力度,实施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建设一批定制化厂房,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王启文表示,深圳各区的产业还有差异,不能要求每个区都是大而全,要根据各区的资源禀赋、区域优势,通过市场化的力量去自然形成各区的产业重点,避免各区形成同质化竞争。这次规划基本上每个产业在区域发展上也有侧重,有考虑到各区之间的产业平衡、科学规划的问题。

“‘20+8’产业集群覆盖全市各区,形成跨行政区的产业布局,这是正确的空间布局思路,也需要形成一定的协调机制。”任颋建议,要进一步考虑和大湾区范围周边城市的产业集群的衔接。因为产业的集群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并不必然受行政区划的影响,所以要因势利导,努力促成以深圳为引擎的大湾区范围的产业集群高地。

记者了解到,相关政策的发布不但吸引了各方的关注,来自资本、产业等机构也已闻风而动。

“会加大对深圳的投资。深圳‘20+8’产业规划出台,将在很多产业方面填平补齐,这个给创投机构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王启文向记者透露。

近日,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成立了深圳创投专业委员会与股权投资专业委员会。在成立大会上,委员会已经达成共识:将紧密围绕打造深圳国际风投创投中心、服务深圳市政府“20+8”产业规划两大主要目标主动担当、尽职履责,引领行业机构聚焦投资主业,支持深圳产业升级规划。

行动起来的还有深圳制造业的代表企业。

“深圳提出要重点培育发展八大未来产业,这与中集车辆的投资战略不谋而合。”中集车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此前,中集车辆已与深圳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共同设立深圳湾天使三期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扶持和鼓励发展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

朱兴明表示,汇川会通过持续高比例研发和高端人才培养引进,积极拥抱上游原材料的国产化应用。相信汇川也能在其中享受核心部件国产化红利,从而成为这一产业链集群建设中的受益者。

编辑:叶舒筠

声明:
券中社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北上资金出手产业龙头,超跌高增长潜力股请收藏
深度丨“深圳速度”何以减缓?如何突围?
A股突然大跌!关键时刻,顶流基金经理刘格菘重磅发声:不重仓白酒,更愿意投这样的产业!选股秘籍大曝光
聚焦资本市场“新地理”丨化工之城淄博:手握未来 “套”路不凡
新时代中国经济与产业投资机会
原创
参与评论
0/1000 参与评论
*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金融从业者都在这里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