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成为欧洲老牌车企的投资热土。
据《环球时报》报道,宝马中国内部人士透露称,宝马将再投资百亿人民币扩建其在沈阳的高压电池生产中心,扩大在中国的电池项目投入。据了解,该中心是宝马集团在德国之外的第一家完整的动力电池中心。
此前,宝马传出英国牛津工厂暂停MINI电动车生产、在中国生产相关车型的消息。此外,德国大众汽车曾宣布投资近170亿元与中国的地平线公司合作成立新公司,并开发自动驾驶技术。
为何欧洲老牌车企纷纷加码中国?新能源时代,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力如何?
宝马投资背后:中国已占全球锂电池超75%产量
这次宝马集团拟投资百亿扩建的,是其在沈阳的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
据了解,该中心于2017年开业,集电池研发、生产及测试于一体,是宝马集团全球第三家动力电池中心。2020年9月,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二期正式建成投产,成为了全球首个生产宝马第五代动力电池的生产基地。
为何宝马集团会计划投资百亿人民币扩建上述动力电池中心?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持续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动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
“对宝马、大众、丰田等等整车厂来说,在中国从事电动汽车以及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也可以最快速度推进相关工作的进步。”墨柯说。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同样向记者表示,全世界的锂电产能绝大部分都在中国,全球的能源转型与燃油汽车电动化也无法离开中国。欧洲汽车企业也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的转型,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是利好,彼此的产业互补性比较强。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的主要生产制造基地。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里,中国占了六家,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
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中国锂电池产量占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三以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219.7Gwh,同比累计增长163.4%。
“中国市场已经产生了规模效应,是世界上动力电池最大的制造国和消费国,初步形成了完善的产业生态,产业分工专业而庞大,消费需求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形下,可以抑制原材料上涨的不利因素,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那么,为何我国在全球动力电池生产和消费环节会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祁海珅表示,十几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从最初的消费电子电池转型发展动力电池产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以及工艺改进、产品创新等,都与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不断实施和产业扶持有直接关系。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比较完善、锂电原辅材料布局比较早且广泛,动力电池产品在具有先进性能的基础上,还有很好的性价比,这就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综合优势,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显得竞争力不足。”祁海珅说。
在华投资“加速”,欧洲汽车巨头为何选择中国?
除了此次的“百亿扩建”计划之外,几天前宝马还曾宣布暂停英国牛津工厂对MINI电动车型的生产,未来将由其与长城汽车合作的光束汽车生产纯电动MINI。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记者表示,英国是MINI的故乡,宝马集团旗下的MINI车型一直都是在英国生产。而牛津工厂是MINI的主要生产基地,此前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燃油汽车都在此生产。
“不过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之下,依然在英国生产是一件相对比较困难的事。毕竟英国的整体生产成本比较贵,成本压力较大。”江瀚说。
那为什么宝马会选择在中国生产纯电动MINI?
据江瀚介绍,一般情况下,企业要进行生产线的转移有两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它的主要消费市场在什么地方?哪个地方生产的成本最为低廉?
“中国市场已经成为MINI在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将成为MINI的全球战略重点,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靠近中国市场直接生产无疑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的需求。”江瀚说。
数据显示,2021年宝马集团新能源车型在华销量超4.8万辆,同比增长69.6%。而据工信部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中国的生产制造能力非常强劲。在中国,宝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更便宜的工人,也可以找到比较便宜的原材料供应链体系,自然而然,中国也就是宝马最好的选择。” 江瀚说。
而宝马对中国的不断加码,只是欧洲老牌车企加速“涌向”中国的缩影。此前,德国大众汽车也宣布投资24亿欧元(约合170亿人民币)与中国智能计算平台提供商地平线合作成立新公司,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创下了其40年来在华单项投资最高纪录。
为何中国会成为欧洲汽车巨头的投资热土?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有内外两大因素。以宝马在中国扩建动力电池项目为例,从内因来看,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目前欧洲面临着能源危机和区域冲突等挑战,导致相关的能源价格、生产成本降不下来。而从外因角度来看,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不仅技术实力强,而且生产制造成本更低。除此之外,无论是电池还是整车,中国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
同时王鹏也提到,欧洲汽车巨头热衷投资中国,部分原因是中国市场具有“稳定性”优势。
“我们整体的政策稳定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较高,能够保障企业稳定生产。欧洲企业持续加码在中国布置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客观的市场选择。” 王鹏说。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也认为,新能源汽车作为风口领域,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完全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推进。而中国的市场需求不会因为外部因素而大幅度地变化,给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了相对稳定的市场调节,这就是很多欧洲车企持续加码中国市场的原因。
祁海珅表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的供应链已经出现了一些紊乱。在各种冲击之下,我国能源市场的成本优势和稳定供应的优势凸显,动力电池产业厚积薄发,这也使得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地位凸显、全球地位被重估。
“尤其是我国具有优势地位的动力电池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和相关装备等,经历了由微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备了供给侧的强大优势。因此欧洲车企持续加码中国进行转型升级可谓是大势所趋。” 祁海珅说。
江瀚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已经有了全球难得的市场竞争优势。无论是特斯拉将重要工厂设在中国,还是宝马将MINI电动车生产交给中国,背后的逻辑其实都是一致的,这就是“整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已经有了弯道超车的能力”。
“所以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国际巨头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体系转移到中国,中国在全世界发展过程中的生产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 江瀚说。
王鹏认为,欧洲车企近期对中国的投资,证明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能源储备和整车制造领域,中国的话语权在逐步提升。但他同时表示,尽管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优势,但仍有一些不足,比如核心零部件和算法的自主可控等方面。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也不只是欧洲车企在走向中国,中国车企也在走向欧洲,形成一场“双向奔赴”。日前,欧洲规模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之一SIXT与比亚迪签署合作协议,将在未来6年内向比亚迪采购至少10万辆新能源车。
中汽协整理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1-8月,我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墨西哥、日本、比利时、英国、俄罗斯联邦、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可以看到,欧洲已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重要目的地。
这场“双向奔赴”,或将为中国和欧洲的汽车产业打开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责编:万健祎
校对: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