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证券王琰林:贷款稳增长方向明确,优质银行扩张加速

经济增长承压,营收增速回落。2022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为4.8%,环比提高0.8pct.,仍低于疫情前水平。除基数效应的影响,经济增长面临三重压力仍有待缓解,疫情反复致使供给端投资生产受阻,需求端企业经营困难,居民消费意愿不足,市场预期转弱。经济增长承压,社融增速反复磨底,当前宽信用转化处于筑基阶段。上市银行营收持续增长,增速环比回落。2022年一季度,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674.76亿元,同比增速5.65%,环比回落2.28pct.。受重定价和贷款结构调整的影响,银行的净息差下行。一季度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98%,较2021年末下降13BP。江阴、宁波、常熟、招商等7家银行在息差下行的大趋势中,实现息差逆市上涨,展现优质银行突出的业务议价能力,其中常熟银行净息差3.09%保持上市银行首位。伴随稳增长的多项政策出台,政策效能逐步落地见效,将会激发实体投资消费需求,社融规模增速有望反弹回升,信贷规模实现稳健增长。

贷款稳增长,区域赋能+业务优势决定竞争力。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合计达136.68万亿元,可比口径下的同比增速为10.95%,低于2021年增速0.44pct.。在实体信贷需求疲弱的环境下,国有大行基于其成熟的业务模式和广泛的客户基础,业务运营稳定性高,同时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保持前期贷款增速。城商行则是依托地方资源禀赋,把握地方政策宽松窗口期,发力拓宽客源,扩大业务规模,实现贷款规模稳定增长。

区域经济发达,叠加业务竞争力,优质银行发展潜力可持续。2022年一季度,贷款总额增速排名前3名的上市银行分别为:成都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三家银行所在区域均为经济发达地区,业务各有特色,善于专攻优势领域,从而实现贷款规模稳健高速增长。成都银行依托稳固的银政关系,对公业务优势突出,基建行业贷款占比高且维持较高增速,保证存贷款规模的稳步扩张。宁波银行作为城商行龙头,经营模式成熟,风险管控到位,公司聚焦中小企业和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成长性长期可持续。常熟银行是小微模式的标杆农商行,在政策大力推动普惠小微金融的背景下,公司深耕地方小微,同时兼并收购多家村镇银行,业务模式趋于成熟并实现了复制推广,发展潜力较大。

分析上市银行的贷款结构,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总体均衡,其中企业贷款规模高于个人贷款,占比达54.24%,超个人贷款占比12.71pct.。截至2021年末,上市银行中个人贷款占比超企业贷款的仅5家,其中,平安银行个人贷款占比达62.36%,招商银行个人贷款占比达53.64%。平安、招商两家公司作为率先发展零售业务的股份行,业务模式成熟,客户挖掘深入,市场认可度高;邮储银行个人贷款占比58.20%,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网点遍布县域,零售资源丰富,成为独具零售特色的国有大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个人贷款占比分别为61.02%、60.81%,两家公司作为农商行,与地方客户关系紧密,依托地域特性发力零售小微,特色鲜明,形成独特竞争力。

议价能力决定业务模式,银行专精自身优势领域。2021年,上市银行的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72%,个人贷款平均利率为5.73%,其中城商行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最高,达5.08%;股份行个人贷款平均利率为6.22%,在各类银行中最高。城商行较高的企业贷款利率对应企业贷款占比偏高,股份行较高的个人贷款利率对应个人贷款占比偏高。各类银行基于自身的议价优势,专攻相应领域,综合扩大净息差,优化资本使用效率。根据2021年上市银行贷款年均利率情况,长沙银行的企业贷款利率和个人贷款利率均排在上市银行两类贷款利率的前10位。长沙银行在经营区域内与政府关系融洽,同时深耕地方客群,对公和零售的贷款议价能力突出,长期来看区域内业务竞争优势可持续,盈利能力保持稳健。

储蓄意愿增强,存款规模扩张。2022年一季度末,上市银行存款总额同比增速8.73%,较2021年增速提高1.30pct.。2021年末,央行货币政策提前发力,降准降息等宽货币措施保持了市场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在银行开门红的揽储策略加持下,银行体系的存款增速相应回升。城商行和股份行在宽货币阶段持续发力,提高拓客揽储能力,存款增速持续回升,一方面由于居民企业储蓄意愿增强,另一方面是宽货币前期资金由金融体系率先流向实体企业,城商行和股份行在对公存款客户领域具备一定的优势。

从存款期限的角度分析,除农商行定期存款占比偏高之外,其他各类银行的存款期限结构差异较小,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总体维持1:1的比例,其中定期存款规模略超活期存款。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业务类型丰富,客户来源广泛,活期存款占比相对更高,资金成本有效降低。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定期存款占比偏高,存款结构稳定性更好,但资金成本相应抬升。

区域行存款增长动能可持续,注重负债成本管控。对比2020年和2021年,上市银行的定期存款占比均有所上升,其中城商行、农商行的定期存款占比提高3pct.以上。疫情反复,经济增长承压的过程中,居民收入稳定性受损,市场投资波动剧烈,居民资金倾向于定期存款和结构性存款,银行的定期存款有望持续增长,定期存款占比偏高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存款增长动能可持续,但负债成本或将承压。城商行存款发力,经济发达地区率先恢复。存款增速排名靠前的区域性银行的业务覆盖范围主要分布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复苏阶段,经济发达地区率先恢复融资需求,资金规模扩张,派生存款提供增长动能,区域性银行存款规模受益扩张。

存款成本韧性强,银行间分化加大。2021年下半年存款平均利率抬升,农商行存款利率持续升高。统计上市银行2020年至2021年的存款平均利率,2021年上市银行存款平均利率为2.12%,较2020年下降1BP,较2021年上半年提高3BP。前期利率偏高的股份行、城商行存款成本下行,有利于释放净息差空间;而农商行的存款成本上升推动负债成本承压。

比较上市银行的存款平均利率,国有大行依托长期积累的资源和客源优势,保持较低的存款平均利率,城商行的存款利率则相对偏高。部分优质银行凭借客源维护和存款结构管理,保持自身较低的存款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2021年上市银行中存款平均利率最低的是招商银行1.41%,较2020年降低了14BP。存款利率最低的上市城商行是宁波银行,平均利率为1.83%,较2020年下降了3BP。分析存款利率的变化,2021年存款利率降幅排名前5的上市银行均为股份行或城商行,分别为:平安银行浙商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招商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降,展现了银行对存款结构有效的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议价能力,可为后续经营提供充足的低成本资金。从上市银行的存款利率数据来看,在存款利率定价方式优化之后,虽然存款报价利率下降,但受经济波动影响,居民和企业储蓄意愿增强,银行的定期存款占比提高,总体表现为存款平均利率相对前期下降,但在短期有所回升。后续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落地,长期看存款利率或窄幅下行,可为净息差释放一定的空间。同时,伴随经济恢复,居民企业储蓄意愿向投资转化,银行的存款成本可进一步下降。

当前经济增长承压,社融增速反复磨底,宽信用转化处于筑基阶段。伴随稳增长的多项政策出台,政策效能逐步落地见效,将会激发实体投资消费需求,社融规模增速有望反弹回升,信贷规模实现稳健增长。宽信用转化,贷款稳增长方向明确,区域赋能和业务优势决定了银行的竞争力。江浙地区经济发达,优质资源充足,财富管理和融资业务需求恢复较快,促使区域内银行资产增速保持同业前列。区域性银行熟悉本土客户资源,依托地区优势和短链决策,在经济波动中快速反应,资产获取能力突出。在经济复苏阶段,经济发达地区通常率先恢复融资需求,加速地方银行体系的资金规模扩张,为存贷款增长提供动能,优质的区域性银行在过程中可受益扩张。
(本文作者系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王琰林)

声明:
券中社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村镇银行提现难?线下存取款正常!事涉这一大省三家村镇银行,当地警方:正在调查
原创
"手慢无!"银行存款利率调整首周,高息产品全靠抢!各家银行新版利率应声出炉
原创
农商行龙头换帅!董事长刘建忠到龄退休,"70后"工科行长谢文辉任党委书记将掌舵
原创
深度丨“猪脚饭”们难贷款,普惠金融下小微贷难题待解
至少存1000万,带资入行?这家银行招聘"资源型人才",满足这些条件才可体检…
原创
参与评论
0/1000 参与评论
*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金融从业者都在这里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