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10几分钟出结果,且无需排队可居家自测的新冠抗原检测,终于在国内落地。
3月11日,随着国家卫健委的一纸通知,“自测版”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正式在国内实行。截至3月18日,国家药监局已先后批复了17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在美国市场,九安医疗曾凭借着神奇抗原“自测盒”,股价上演了2个月10倍神话。国内的人口数倍于美国,因此在抗原检测放开之时,不少机构看到了超千亿元的市场空间。然而,资本市场的相关新冠抗原检测概念股,却在短暂的亢奋后又纷纷回落,犹如坐了一回过山车。
新冠抗原产业到底怎么了,这个行业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今后又将何去何从?近日,围绕着产业链上下游,证券时报·e公司进行了一番详实的了解。
用工量明显下降
浙江安吉,被誉为“白茶之乡”、“椅业之乡”。每年,这两大产业都会吸引大量外地务工人员。但是,过去一年,当地防疫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量,远超传统优势产业。
东方生物总部和安旭生物安吉生产基地,均坐落在安吉县城齐云路北段,两者约500米,均从事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生产。根据两公司近日的互动平台信息,东方生物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日产能1800万人份左右(折合月产能5.4亿人份),安旭生物的新冠测试盒月产能2.6亿人份左右。但是,产能不代表产量,目前两公司实际的日产量,也许只有公司自己知道。
如今的安吉县城齐云路,虽然还可以用热闹来概述,但是较记者上一次的探访情况而言,出现了明显的降温。
3月20日傍晚6时许,证券时报·e公司赶到浙江艾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旭生物全资子公司)大门口时,往日喧哗已不见踪影。当记者以求职人员身份咨询保安时,得到的回复是“不招”。在门口等了近半个小时,偶然有工作人员出入,但没有遇到一辆运货卡车进出。
终于等到一个愿意搭讪的大姐,当问及最近工厂是否还招工时,这位操作河南口音的大姐一肚子委屈,“刚刚辞职,大老远从河南赶来,才干了20来天,就没活干了。招工的时候,劳务公司说得很好,这家厂事情多效益好,全年都有活干忙不完,现在才多久就变了。”
与这位河南大姐一道辞职的,还有她的老乡们。而在辞职之前,他们都被安排在浙江民升服装有限公司的员工宿舍楼里住宿。“这家服装公司倒闭了,几栋宿舍楼被艾旭生物和东方生物租了下来,部分临时工被安顿在这里。但最近一段时间,感觉宿舍大楼的人少了很多”。
较浙江艾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而言,东方生物的工厂周边要热闹很多,拉货的集装箱卡车,会时不时从工厂内驶出。但即便如此,也没法与年前的盛况相提并论。
这种落差,在东方生物周边马路上卖菜、卖小吃的商贩们,也同样感同身受。其中,一位商贩就向记者感慨,“春节前的时候大概人最多,现在少了很多,生意也差了很多”。
在蹲守的3个多小时里,记者采访了多位东方生物的临时工,有临时工称,其所在的车间,原来有7个小组(不代表公司的生产线),但现在缩减到2个小组;也有临时工称,大概一周前,负责招工的某劳务公司原计划辞退一大批临时工,但后来听说工厂又来了一些订单,也就暂时不辞退临时工了;还有临时工埋怨,原来活多缺人的时候,车间组长的态度很好,现在活少了,如果手脚不利索的话,稍有不慎就会被罚款、扣钱,赚的钱越来越少了,所以走了不少人。
据了解,除了租用上述服装工厂的宿舍楼,东方生物的临时工,还被各自招工的劳务公司,安置在安吉县城的酒店、公寓和农民房等多处。每天早晚,都会有大巴客车专门负责接送。在今年1月记者探访时,曾亲眼目睹过数十辆大巴同时接送临时工上下班的盛况。
此次证券时报·e公司再次实地探访,也随机咨询了两位大巴司机,他们也同样感觉到最近的变化。其中一位司机称,“最近临时工的人数少了起来,春节前忙的时候,一天要跑6-7趟,今天只跑了3趟”;另一位司机称,“原来忙的时候,一天来回跑10多趟,现在一天也就6-7趟”。
厂家:全力以赴备战国内市场
自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宣布将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补充开始,一场关于争夺国内市场的时间赛跑,就已在行业内展开。
过去一周,为了应对抗原检测试剂在国内的注册,证券时报·e公司与某新冠检测企业负责人肖飞(化名)说好的时间,调整了不下三次,原定的面对面采访,最后也变成了电话沟通。
“原计划是亲自跑一趟北京,但因为疫情,半路上手机健康宝弹出了信息,不能去了。于是,与客户见面的地方临时约在天津,但天津又带*号,最终在唐山见了个面。”还未等记者开口,电话另一头的肖飞就开始不停地解释。
在业界人士眼中,首批获批的5家企业(万孚生物、华大基因、诺唯赞、北京金沃夫和北京华科泰生物),不论从产能规模,还是实际出口量,在行业内并不特别出众。因此,在看到首批放行的企业名单后,其他同行也对自家产品充满期待。
肖飞对记者坦承,“这次出差的目的,也是为了公司抗原检测试剂在国内注册的事情。从个人了解的情况来看,涉及到新冠产品的注册都不简单,资料申报可能会很麻烦。但不管怎样,国内政策还是放开了,而且今后的疫情还不明朗,所以公司抗原试剂在国内的注册申请,还是得往前推”。
目前,申请企业最关心的事,莫过于海外临床试验的有效性。不过,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评要点(试行)》,海外临床数据如果是按标准操作、并在要求严格的实验室完成,此次国内审批是可以接受的。
“问题是,各家企业临床试验完成的质量并不一样。CE认证和FDA认证,二者的含金量相差较大。临床数据的问题,往往存在基线数据不全、不详细,治疗方案不统一,随访间期不等,失访率高等问题,甚至不排除造假的可能性。所以,国内的审批也需要时间。如果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了海外临床试验,这些海外临床资料被调回后,通过国内审核只是时间问题。”业内人士对记者称,目前国内已获批的十几款产品都是测试盒,后续可能还会增加同款产品。
●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浙江省已有100家企业的近500个新冠检测产品获得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上市。在抗原检测方面,浙江省共有18家企业的抗原检测产品纳入出口“白名单”。但截止目前,只有东方生物、艾康生物和奥泰生物3家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拿到国内通行证,其他公司仍在排队等待中。
“应该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都在全力以赴为早日拿证在忙。从目前情况来看,公司对拿证还比较乐观。目前,国家药监局的审批是先认可海外临床数据后办证,后面再补充国内临床试验。”尚未拿证的某上市公司对记者称,对于公司来说,这是一次机会,之前公司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只能远销国外,而现在有机会在国内销售了。
集采降价大势所趋
伴随着国内政策放开,国内新冠抗原检测市场随之打开,但其商业化空间的大小,受国内疫情和防控策略变化、价格、市场竞争等多因素影响。
根据国内政策建议使用场景,抗原检测市场大致可分为三大方面:针对国内多地散发的局面,有大规模筛查需求的省市;针对海关、机场、医院、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场景应用;个人居家的自测需求。
近日,各个销售渠道火速行动。包括益丰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等多在内的家连锁药店开始与新冠抗原自测相关企业展开合作销售,天猫、京东、美团等线上售卖渠道也纷纷跟进。目前,线上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的售价单价,集中在每人份20元—25元左右。
不过,从线上入驻的商家们销量来看,目前超过1万+销量的商家较少,普通销量在1000-2000单。对于那些日产能动辄就达几百万人份,甚至上千万人份的企业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国内抗原自测产品放开后,渠道商需要备货,前期出现抢货属于正常的商业现象。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抗原自测试剂在国内市场的不会很大。”从事抗原检测试剂的贸易商对记者分析称,首先,抗原检测的灵敏度不及核酸检测高;其次,抗原自测的应用场景受现行政策的限制;另外,老百姓的整体安全、自觉意识不及西方国家,且普及率不高,影响抗原自测产品的终端销售。
同时,国家卫健委专家也提醒,一般人群不要随意自测抗原。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提醒,抗原检测应该用在高风险、高流行率的聚集性感染的人群检测,一般人群不要随意做抗原检测。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政府采购大单,最终也只能以“集采”模式开启。截至目前,共有广东、浙江、鲁晋联盟(山东省与山西省组成药品带量采购联盟)、河南、湖北、内蒙古等多个省份陆续启动新冠抗原检测试剂集采工作。
在已公布中选结果的省份中,广东、河南两地公告万孚生物中选,其中选价格调整为9.8元/人份。而鲁晋联盟则公布了5家中选企业(包括华大基因、万泰生物、明德生物、东方生物、博奥赛生物),平均中标价约为8.3元/人份。
另外,天津市医保局《通知》显示,明确临时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项目政府指导价5元/次,要求公立医疗机构收费不得上浮且下调幅度不限。
“进入集采,就只能赚辛苦钱了。从价格来说,目前核酸检测试剂的集采价都已经到了5元,抗原检测试剂的集采价高过核酸检测试剂没有道理。”一家新冠检测企业(核酸+抗原)对记者称,非标准化的核酸检测都已经集采了,本身就是标准化的抗原检测产品,进入集采是必然趋势。
谈到抗原检测试剂今后的价格走势,上述企业还形象的拿起口罩打比方,“疫情初期,口罩也是一罩难求,单个批发都要1元多,后面市场产能上来后,降到几毛钱,到现在,批发价已低至几分钱。抗原检测试剂的命运也会像口罩,产能十分充足,随着获批企业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继续下探是大势所趋”。
据了解,我国抗原试剂生产企业众多,潜在可用产能十分充足,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出口白名单,截至2022年2月15日,已有超过400家国产企业的新冠抗原试剂获得欧盟CE认证。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注册上市的抗原检测产品增加,未来厂家之间的价格战势必上演,行业有望迎来洗牌。
记者观察01
供应商:物料产能充足 产业链“饱和式”囤货有待消化
新冠检测产业链,原料供应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新冠“自测版”试剂在国内放开后,原料供应商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
新冠抗原试剂的原材料,主要可分为生物原料,包括酶、抗原抗体等;NC膜,其余辅助包括材料,包括样品垫、吸水垫等。目前,部分头部新冠检测企业,对上游生物原料进行了自研自产,但仍有大量检测企业不具备自产能力,需要外购生物原料。此外,辅助包装材料如拭子、提取管等,由于市场供应充足,大多为外购。
新冠检测试剂的上游原料,NC膜的供应在国内曾存在瓶颈,特别是在疫情发生的初期,NC膜遭到市场的爆炒,价格一度上涨到1万元/100米。此次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在国内放开后,围绕着NC膜的供应问题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北化股份近期上演“5连板”,与自测版试剂盒在国内放开无不关系,因为该公司曾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产的硝化棉可用于生产NC膜”。
NC膜的是否会拉动公司硝化棉销售?当证券时报·e公司拨通北化股份电话后,相关人士显得十分谨慎,再三重申对此问题没有新内容可以回复,只是复述了一遍今年1月公司在互动平台的一次回复,“硝化棉可用于生产硝化纤维素膜(NC膜),公司的直接客户中没有NC膜的专业制造企业,客户中有贸易公司,但贸易公司的下游客户,公司无法获取。”
目前,国内市场的NC膜供应情况怎样?为此,证券时报·e公司找到一家涉足NC膜的生产企业,这家企业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前段时间香港疫情起来后,公司的订单多了一点。但是,整体来看,年后以来,前来询价的新客户不多,生意一般般”。
为何市场对NC膜的需求一般?上述NC膜企业对记者称,“根据一些下游新冠检测试剂生产企业的反馈,相比去年同期,现在他们的订单也少起来了。所以,从目前情况来看,不需要扩产就可以满足在手订单的需求,今后即便疫情又严重起来订单大增,届时再启动扩产,也会很快”。
谈及目前NC膜的价格,上述NC膜生产企业表示,现在,与公司合作的大客户中,他们在手的订单也不是很多,所以,估计暂时市场对NC膜的需求量不会很多,价格不会调整。“跟之前比较起来,现在的价格已经很便宜了。新冠疫情出现初期,NC膜曾一度炒到一圈(100米)1万多,去年最高的时候4000—5000元,现在价格为3000元左右” 。
国内放开抗原检测以来,不仅上述NC膜企业未看到明显的增量订单,另一家在A股上市的供应商,也存在类似的感受。
这家A股上市的供应商对证券时报·e公司称,抗原检测不是什么高科技技术,早在10多年前就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现在无非是标志物的酶不同。新冠疫情爆发没多久,国外就陆续推行抗原自测,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发展,新冠检测产业链上已经非常成熟,竞争异常激烈。
根据上述A股供应商从下游新冠检测企业的了解,前期,为了防治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外国政府采取饱和式的救援,从生产企业,到贸易商、销售端,整条渠道都囤积了大量的抗原检测试剂或相关产品。现在,基于对未来使用量的不确定性,使得各个环节都不敢贸然采购。所以这段时间,产业链的出口,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
基于专家对新冠病毒的长期共存性判断,上述A股供应商称,接下来,试剂盒会将会成为常备的医疗物资,等到渠道的存货差不多消化完毕,还会有补货需求。或者说,新冠疫情又出现毒性更强的的变异毒株,抗原检测也会出现一波新需求。不过,目前的新冠检测试剂产业链已非常成熟,对于原料供应商来说,只要不是1-2天内要求交付的大单,给一周时间备料,市场需要多少就可以供应多少,完全不需要担心原料供应。
记者观察02
贸易商:境外市场趋于平淡 存货尚未出清
随着新冠抗原自测产品在国内的放开,线上线下的渠道商纷纷加入到“抢货”模式,有些人甚至开始担心国内抗原自测产能供应。不过,从贸易商对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情况来看,这种担忧大可不必。
梁浩(化名)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医疗耗材企业负责人,原本从事手术类耗材的生产、制造和销售。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投入了近2亿元参与到战疫物质口罩、防护面罩等生产。
同时,借助原有的销售渠道,也涉足到新冠检测试剂(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体检测)的跨境贸易。2021年,公司新冠检测试剂的销售额几百万美金,包括东南亚、美国、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作为防疫的重要物质,几百万美金的年销售额不大。这一切在梁浩看来,“因为新冠检测试剂的需求量,直接与疫情的有关,而公司没有直接从事检测试剂的生产,市场需要的时候,往往拿不到货,所以销售额做大存在瓶颈。”
近段时间以来,梁浩发现手中的货越来越难销售。“现在有一个问题,市场流通的货多了,都在打价格战。”
比如香港地区,今年2月份,疫情在香港地区起来后,进价1美金左右的新冠检测试剂,卖给香港地区的经销商1.5-2美金。不过,随着大陆大量的检测试剂进入香港市场,价格断崖式的下降,很多零售渠道的检测试剂,都只需要4人民币左右。现在,很多当地经销商宁愿不赚钱也在抛售,市场很乱。
检测试剂生产企业,在新冠疫情出现前,资本市场应该还比较陌生。不过近两年来,由于新冠疫情爆发后对检测需求增长,一批从事检测试剂生产企业快速成长。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仅浙江省,已有107家企业的近500个新冠检测产品获得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上市。在抗原检测方面,浙江省共有18家企业的抗原检测产品纳入出口“白名单”。
需求的减少是影响检测试剂销量的另一大因素。梁浩说,很多西方国家对疫情的态度,没有国内政府重视,纷纷选择“躺平”,并逐渐放宽新冠检测要求,这对新冠检测试剂的需求影响较大。从国外市场的需求来看,目前新冠检测试剂的整体市场趋于平淡,现在试剂生意不怎么好做。
据了解,在全球战疫进入第三年,很多国家抗疫已经处于疲劳期,特别是随着新冠病毒的毒性慢慢降低,近段时间以来,多国已经宣布调整出入境政策,放宽对新冠检测的限制。
譬如,英国政府宣布,于3月18日凌晨4时起取消所有针对新冠制定的入境限制措施。此后所有入境英国的旅客,无论是否接种过新冠疫苗,都无需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或填写“乘客定位表”(PLF),入境后也无需隔离;加拿大政府宣布,自4月1日起,已全程接种新冠疫苗的旅客入境将不再需要提供新冠病毒检测报告;希腊政府宣布,3月15日起,入境希腊的旅客不再需要填写“旅客定位表”(PLF),免除入境强制检测。
梁浩称,去年四季度,新冠的变异病毒奥密克戎在欧美爆发,欧洲市场需要大量的自测试剂盒。当时,从国内试剂企业拿货,包括运费、税费,运到欧洲贸易商的手上,每人份的成本大概2美金,然后他们按照5-6美金的价格销售。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可能是担心手中的货出不了,大家都在拼命的降价。
(责编:张骞爻;摄影: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