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海合作区再迎发展新征程!
9月6日,备受关注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方案》围绕前海合作区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提出了八大措施,细品《方案》,可高度浓缩为三个关键词:“扩区”、“改革”和“开放”。新的起点下,前海肩负怎样的发展使命?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新格局?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释放怎样的利好?
扩区:提升发展能级
随着《方案》的发布,一个更大的前海展现在眼前。《方案》明确,新的前海合作区实施范围将以现有前海合作区为基础,进一步扩展至南侧毗邻的蛇口及大小南山、北侧毗邻的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机场及周边地区、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等片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到120.56平方公里,为原来面积的8倍。
“前海空间越大,意味着可承载的资源和功能就越多,进而能更好地扮演好服务香港的角色。”广东社科院经济学教授丁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海一直以来的定位就是为香港未来的繁荣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而香港当前正面临土地空间有限,导致制造业被挤压,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大容量”的前海能更好地实现 “香港所需、深圳所能、合作所向”的愿景。
实际上,《方案》开篇就再次点明了建设前海合作区的初心和使命,即“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毫无疑问,与香港一水之隔的前海,具备粤港、深港合作的先天优势,而目前,前海也已经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在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着“桥头堡”的作用。中联办发言人日前发表谈话时也表示,内地广阔的市场腹地和丰富的要素资源是香港破解产业单一、发展空间不足、流动渠道狭窄等问题的金钥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被纳入前海发展空间范围内的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机场及周边地区以及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均属宝安近年来重点发展的区域,而宝安中心区、海洋新城,以及承载“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的大铲湾片区都是今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重点布局项目。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师朱东山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这些片区的发展将与前海发生“共振”,如宝安中心区目前已引进了深圳农商行、亚太卫星、鹏鼎、VIVO等大批总部企业,可与前海联动发展总部经济,同时中心区配套的医疗、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等都将为前海湾片区高端人才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而在大空港片区,依托国际机场可以与前海联动发展高端物流业;依托会展中心,可以发展会展经济。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扩容让前海产业多元化发展成为可能。大小南山和宝安片区的加入,将为合作区增加高科技制造业企业。随着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被纳入合作区,在会展产业方面,前海合作区将会与这一领域发展较好的香港实现更深刻的联动;另一方面,海洋经济也进入了前海的产业体系,包括海洋工程、海洋设备、海洋生物医药以及海洋大数据等行业,大有可为。
展望未来,“扩区”后的前海将拥有丰富的产业业态,将在高新科技、海洋科技、航空物流、会展业,以及先进制造等方面大有可为,从而大大提升前海的发展能级。
改革:增强发展马力
从2010年国家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来,前海就一直奔跑在制度创新和改革开放的路上,改革成为推动前海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前海作用发挥和价值彰显的重要所在。截至目前,前海累计推出64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全省复制推广82项,全市复制推广203项。
此次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方案》给出了明确的定位,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具体如何打造,《方案》也给出了具体路径,即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及创新合作区治理模式四大方面。
比如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上,《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机制体制,要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表示,前海全面深化改革,将让更多香港企业通过前海进入内地经营,让香港服务业更好地融入国家双循环的新格局。截至今年8月,前海合作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万家,2020年前海合作区实际利用港资38.02亿美元,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达88.3%。这意味着,港企作为前海经济支柱的作用日益显现。
再如在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方案》也做了系统性的安排。众所周知,港澳地区科技研发水平高、技术创新实力强,因此,促进港澳和内地创新链的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前海此轮深化改革的任务之一。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当前前海落户市级以上部门认定的各类创新载体有27家,另拥有“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等一批面向港澳团队的创业载体。根据《方案》,未来前海有望通过大力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等措施,打造成为粤港澳科技创新高地。
而在吸引粤港澳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进驻内地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前海必须着力打造的重要抓手。“从营商环境来看,港澳有很多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的地方,营商环境不需要创新,直接把成功的经验搬过来用就行了。”丁力指出,不少港澳人士之所以对前往内地发展没有积极性,是因为对内地的营商环境不放心,前海若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下,引领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并且辐射到大湾区范围内,实现一体化的市场,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郭万达表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做好政府服务的改革、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法制的改革。《方案》指出,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健全外资和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机制。
开放:拓展发展广度
《方案》明确,前海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自前海合作区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向港人港企开放建设市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提升法律事务开放上下大功夫,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比如,在对外贸易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前海合作区进出口总额(按关区口径)6506.4亿元,增长29.9%。对于《方案》中提到的“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创业者表示深有感触。“香港在金融、对外贸易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基础,加快深港贸易自由化,可以为我们这类从事贸易行业的从业者带来更多机会。”深圳一名跨境电商从业者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前海对于跨境电商的补贴力度可能不及内地一些城市,但是前海的优势在于毗邻港澳,有着更加完善的配套体系,为企业走向国际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再如,在金融开放方面,前海已打造了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等“六个跨境” 金融特色品牌。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东亚前海证券、恒生前海基金公司等正式开业,CEPA框架下金融业对港澳地区开放措施在前海全面落地。此外,还挂牌成立前海地方金融监管局,设立前海金融风险防控中心,打造“前海鹰眼系统”,促进前海金融业有质量地稳定健康发展,前海持牌金融机构累计达252家。
“要素自由流动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但在深港合作中,金融的主战场还是在香港。”丁力指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前海要做的是扮演好香港金融中心的“后台”角色,提升与香港金融合作的水平,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发展好香港的同时发展自己。
对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前我国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还没有完全实现开放,包括教育、文化 、医疗、金融等领域,但前海基于前期CEPA的成功实践,完全可以成为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
香港青年在前海的“小确幸”:住房大一点,消费低一点,压力小一点
“我一直都和香港的家人朋友说,深圳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充满活力以及各种机遇;深圳与香港毗邻,对港人更加包容,对港澳人才支持力度特别大,就业机会很多,而且也不用担心会感到孤独。”在前海来画科技,人力资源部港籍员工小新这样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小新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香港循道学校读完中小学,然后通过港澳台联考来到内地读大学,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毕业之后回到香港工作。
今年年初,小新选择来深圳工作。她表示,选择来深圳主要是因为在香港工作的那几年感到经济压力很大,毕竟香港生活成本不低,此外自己在港工作并没有太大竞争优势,加上近几年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得很好,前海作为深港合作区有一些针对港人的发展政策,逐渐萌生到前海工作生活的想法。
于是,在来画公众号看到招聘信息后,小新递交简历并应聘成功。她表示,在前海生活工作轻松而愉快。生活方面,深圳作为一个一线城市,环境优美,空气优良;在吃的方面,选择多样,有全国各地的美食可供选择。工作方面,目前所在的来画作为短视频漫画平台之中的佼佼者,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整个团队都充满着活力,团队氛围也非常友善包容。
最令小新感到开心的是,前海作为深港合作区有一些针对港人的福利政策,为港青们提供了就业补贴、交通补贴、人才房等,从香港近8000元的高昂租金,到深圳的房租1000-2000元,租金大幅减少,居住面积增加,让她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来了之后挺习惯的,港深距离很近,回家也方便。还有三点好处:住房大一点,消费水平低一点,压力小一点。”
小新本身作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平时也会统一收集港籍同事的材料,然后从公司层面帮助港籍同事申请各项资助政策,并且通过前海管理局制定的大湾区人才招聘计划,帮企业在港澳台各个大学发布招聘信息等。
小新表示,家人对自己在前海的工作生活很放心,她个人也十分愿意选择在深圳长期发展。她表示,深圳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大家都很友善,对于互联网行业以及追求创新的年轻人来说,来深圳发展是很不错的选择。
小新公司所在地位于前海的世茂大厦,这里与香港隔海相望,距离香港仅10公里,距离澳门48公里,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港澳青年来此就业提供了方便。目前,来画深圳团队220人,其中港澳员工40人,台湾员工10人。
来画CEO魏博告诉记者,在来画,优秀的动画设计师月薪可以达到3万-4万,除此之外还有机会申请到80平左右的人才住房,幸福指数非常高。“香港同事都受过良好的设计专业教育,有国际化的思维,他们会用国际化的手法,去表达传统文化,同时在国际推广上能熟练使用英语,他们在香港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习、成长,承压能力也很强,均是公司的得力干将。”魏博说,火遍全国的“同道大叔”系列就出自来画的香港设计师之手。
谈到两地文化上的融合,魏博笑着说,“我们没有隔阂,我们都喜欢短视频刷B站,喜欢打游戏看直播,全世界的青年人爱好都一样。”日常的休闲时间,大家也一起去打棒球,过生日会,一同去团建。
为支持青年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香港在今年1月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该计划的运作方式,是请在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聘请香港的大学毕业生,派驻他们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每月薪资不少于1.8万港元。港府会补贴参与计划的企业每人每月1万港元,最长18个月,最多共补贴3.6亿港元。
该计划得到广东省的大力支持,部分地区除了对参加毕业生按不超过每人每月人民币1000元标准提供生活补助外,还提供了丰富的岗位选择。据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处数据,截至7月31日,共有超过390家企业计划提供约3000个职位空缺,科创职位约占一半;大部分空缺的工作地点在深圳、广州及东莞,分別约占60%、17%及9%。
今年3月,深圳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四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今年1月起,深圳前海发布“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计划”,每月滚动式为港澳青年发布百个以上岗位,招聘的企业包括顺丰、腾讯、京东、招商证券、比亚迪、TCL、OPPO等名企。“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计划”实施8个多月以来,累计已有147家企业发布近900个工作岗位、300多个实习岗位;收到港澳青年就业简历2000份左右,并已有部分人员签订就业协议、实习协议。
时报观察丨“大前海”带来大产业 是新机遇也是新课题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日前,备受瞩目的前海合作区深化改革方案重磅发布,坊间传闻已久的前海“扩区”靴子终于落地。不难看出,中央正给予前海合作区更大的使命和更多的期待,以前海的深化改革为抓手,更大力度地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港澳地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新的引擎。
此次方案最核心的两个亮点,第一是前海变成了“大前海”,土地空间扩容了8倍;第二是围绕“一平台”和“一枢纽”,即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多路径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这预示着,前海将以更大的空间、更新的起点、更深的改革和尺度更大的改革姿态,走向未来。
从前海“扩区”看,扩的不仅仅是面积,而是实打实地扩大了产业版图,丰富了产业业态。实际上,前海当前的产业更多聚焦于以现代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但在高端制造、“互联网+”、科技制造等相关产业上比较薄弱,把大小南山和宝安片区,尤其是宝安的海洋产业、空港产业等纳入前海,既有利于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支撑互动,也将为前海服务香港提供更多的载体和更大的合作空间。
从全面深化改革看,当前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之上,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必将以更高的姿态、更高的水平进行。方案的发布将让前海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引擎”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公布的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还只是一个方向性的方案,具体落地的细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前海合作区的深化改革过程中必将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如何将一系列政策落到实处,如何发挥产业和企业的“虹吸”效应,如何防止因政策红利而可能带来的房地产炒作现象等。此外,此次前海“扩区”在发展空间和资源配置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如何处理好前海管理局、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以及宝安、南山两个行政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区域中企业税收、利益分配等问题,都成为摆在前海面前新的课题。
编辑:万健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