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何聚焦医疗健康领域?
国内知名创投机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以下简称“红杉中国”)的投资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除了投资早期和成长期企业之外,还将触角延伸至二级市场投资。
日前有消息称,红杉中国已经启动了一支新的基金,旨在交易已上市的健康和生物技术企业的股票。记者向红杉中国方面求证了解到,公司确实有这样一支基金,但目前没有就该基金的情况接受过媒体采访。
而早在去年8月,就有消息称,红杉中国推出了以美元计价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 Equity Partners)基金,初始资本超过3亿美元,投资于全球公开交易的股票。此次成立的是该机构的第二支对冲基金,聚焦医疗健康和生物技术领域。
为何买医疗健康的股票?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基金已经于5月注册,负责人是几个月前新入职的红杉中国合伙人孙振宁。在加入红杉之前,孙振宁为景林资产管理的投资组合经理,负责医疗健康基金。景林的官网显示,其中国医疗保健基金在2019年获得了对冲基金数据和情报公司HFM Global颁发的大中华区年度多/空股票基金奖。
为何聚焦医疗健康领域?据记者梳理,红杉中国今年在该领域的布局动作频频。今年1月,中国太保与红杉中国达成健康产业战略合作,并完成基金发布,双方将依托市场化平台,发挥保险长期资金的优势,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数字医疗等大健康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同月,全球基因测序龙头企业因美纳(Illumina)宣布将与红杉中国合作推出“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因美纳技术驱动)”。
而今年以来,红杉中国在医疗健康领域也频繁出手,投资了包括AI制药企业晶泰科技、工业合成生物技术公司恩和生物、生物医药领域专业技术服务企业济凡生物科技、创新mRNA药物研发商斯微生物等企业。
此外,红杉中国在医疗健康的领域也收入颇丰。今年6月,专注于高性能纳米微球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的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这是红杉中国基金在2021年度内收获的第8起医疗健康领域的IPO,也是累计已经收获的第37个医疗IPO。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红杉中国还创新了10个医疗健康领域企业IPO的战绩。
据统计,红杉中国在过去的15年时间里,先后在医疗健康领域投出了超过160家公司,陆续投出了包括互联网医疗企业微医、IVD行业领头羊新产业生物、全球领先的开放式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与技术平台药明康德等一批成功案例。红杉中国在医疗健康领域有着深厚的沉淀,因此不难理解其继续布局该领域二级市场上的企业。
那些“炒股”的VC/PE们
据记者了解,创投机构涉足二级市场投资早已不是新鲜事,红杉中国的“炒股”计划早在2014年就已经启动。当年,红杉资本联合国内优秀的公募基金团队联合成立了一家弘尚资产的投资管理公司,该公司是红杉资本在中国唯一的证券资产管理平台,也是首批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成功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
2018年A股上市创投机构鲁信创投也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5亿元(含5亿元)人民币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业务。但今年1季度,鲁信创投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资产配置主要是购买以股票为投资标的的信托产品,规模约为2亿元,并非公司直接投资二级市场。
今年5月有报道称,启明创投也成立了其首个公开股市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在中国境外上市的医疗保健股票。该机构已经赢得了作为中国生物技术和其他医疗保健子行业顶级私人投资者之一的声誉。此外,包括高瓴创投、深创投等一批知名的创投机构都曾先后涉足二级市场投资,从“打法”上来看,要么设立公募基金,要么发起或参股私募来进军二级市场,也有机构在旗下设置了二级市场投资的架构。
不难发现,涉足二级市场的创投机构基本都是行业内的头部机构,其管理规模、投资项目数量、退出项目都位居行业前列,这也是头部创投机构有意入局的重要基础。以红杉中国为例,数据显示,其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参与投资了261个项目,达到2020年全年项目数量(300起)的86%,而且平均一天投资1.4个项目,速度明显上升。
华南某券商投行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论上来说,创投机构进行二级市场投资比单纯的财务投资者更有优势,即其对企业的基本面研究更为深入,因为更能在二级市场上做价值投资,但是,这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验证,待模式验证成功了,可能会有更多的跟随者。
此外,该人士还表示:“头部创投机构在这两年的注册制改革中,实现了许多被投企业的上市,但企业上市之后,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择时退出,而由于他们对这些公司比较了解,更有利于其做二级市场的退出管理。”而在募资上,头部机构有品牌背书,更能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
责编|万健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