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推动与落实“共同富裕”发展战略时,必须给予“技能”和“知识”足够高的地位……
最近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对中国未来发展做出新的重大部署,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这是在正式宣布中国已经迈进“小康社会”之后,中国对人民,对世界,对历史的郑重承诺。
在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这个论述在理论与思想上为“共同富裕”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各行各业都要围绕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推动与落实“共同富裕”发展战略时,必须给予“技能”和“知识”足够高的地位:“ 技能富裕”,“知识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建设,也就是说,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同时促进普通教育,是和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步进行。教育荣,则经济兴。知识富,则民亦富。
中国式现代化过程证明了这一点。
在今年4月举行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职业教育提出“立德树人”的口号,要求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现在恰逢中央提出“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加强教育资源投入,推动发展职业教育,技术与技能培养,和普通教育的协调,平衡发展就变得日益重要。
新中国建立七十多年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莫不是和“教育”的发展相向而行。因为教育给人民以知识,人民的“知识富裕”了,“技术技能”提高了,就拥有创新精神和拼搏的实力,得以克服各种困难,取得科技技术上的进步,进而促进高质量的发展。
中国的许多革命志士和有识之士,上个世纪初就大声几乎发展教育,提高民众“知识储备”,是救中国与水深,拯民于火热的必由之路。事实也证明,加强教育,提高民众的知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的确是不可动摇 ,不可忽视的重要国策。
对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国的发展国情而言,中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依然偏少,偏弱。虽然每年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数量由700万,到800万,直到今年突破900万大关。但是,它在中国整体人口结构中仍然显得不够,也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拥有专门技术技能的专业人才缺乏,对中国的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造成新的压力。所以,中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要“多多益善”,而不能轻易“断水限流”。
不久以前,有关的教育机构出台政策,核心是在未来的高中生教育采取人为限制措施,即不鼓励多开办高中班,甚至提出初中毕业生只能有一半学生可能获得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原因是需要把其余一半初中学生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
这个规定一出台,引起社会震动,反响很大。有的教育领域人士认为这个“各50%”的政策有“一刀切”嫌疑,有点类似某些地区为达到减排而一股脑儿关闭各类中小企业的做法一样,影响经济稳定增长。值得商榷。这个政策也在一些初中同学中产生了压力和不安情绪,也会对中国在未来经济发展造成潜在威胁。
据了解,有关部门出台只有50%初中生能够上高中的建议,是想让更多的学生进能够入专科技术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为中国的制造业,服务业积累相关人才。但是强制规定50%的初中学生不能进入高中的具体措施则显得生硬而不可取。
其实这两个政策不应当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
首先,在普通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当进行所谓的专业技术操作培训课,提高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我们要把学生都培养成“脑手”并行发展的知识分子,能进车间,能下田干农活,也能在实验室操作复杂仪器,在电脑世界自由驰骋的“多面手”。中国的未来太需要“跨学科,多面手”型人才,这些人才实在是宝贵的“稀缺资源”。
我们应当给孩子们自主选择接受何种教育提供更多,更大,更广阔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十分重要。
特别是中央提出“共同富裕”的纲领后,培养创造“共同富裕”的“技能富裕”人才就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中央会议特别强调:“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毫无疑问,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增加知识水平,是提高全民“精神生活富裕”的最重要内涵。
我们在加强职业技能教育的投入同时,协调普通高中教育,使高中教育能够和中国现代化节奏同步,和中国小康社会发展同节奏。原先的九年义务教育也需要进入“升级版”,需要提升,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的100年历史使命都需要中国有更多,更好,更高质量的“知识富裕”的人才,让更多的“技术工匠”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一个已经迈入“小康社会”,正阔步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如果还满足于“初级教育”阶段的话,显然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发展未来需求和面临的挑战,也和中国的经济实力不相匹配。
我们要全面,正确地理解中央关于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的指示精神,因为它和推行普通教育并不矛盾,努力协调与普通教育的关系,力争平衡发展,避免出现“跛脚”。不久前,中央有关部门还特别强调要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而这正是“基础教育”的重点所在。
我们必须加强普及职业技能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努力,因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和金融实力,是中国升级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最好的机会和时间窗口,时代与历史都在期盼这个时刻的到来。
让“技能富裕”和“知识富裕”,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为中国尽快实现全民小康,共同富裕,成为世界“技术高地”和“教育硅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全部知识才能。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对教育工作的指示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中国将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十三亿人民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编|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