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发布《2021中国内地省市创投实力榜》系列榜单,从创投机构实力、创投活跃度、企业创新实力和政策支持四大维度对内地城市创投实力进行评估。在创投实力30强榜单中,深圳仅次于京沪,稳居全国第三;与京沪对比,深圳在关键领域创投资源略显不足,实力稍逊,正加快补齐短板步伐,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提升创投活跃度。
行业实力分化
创投资源头部效应明显
榜单数据显示,京沪深综合得分均超40分,遥遥领先其他上榜城市,平均得分是其他27个城市的9.5倍;创投实力第四城为杭州,综合得分不足20分,与京沪深差距显著;成都为西部创投实力最强城市,位居榜单第八,综合得分不足10分。这反映出30强城市综合得分差距明显,创投实力分化严重。
从四大评价维度看,创投实力30强城市在创投机构实力、创投活跃度两方面的差距尤为巨大。京沪深在创投机构实力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3分,约为其他城市的9.4倍,在创投活跃度方面的平均得分为19.3分,为其他城市的13.4倍,反映出国内创投资源主要聚集在头部几个城市。背后的原因是头部城市经济发达,产业高端化特征明显,具备更多的资源和机遇,对创业项目吸引力强。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创投发展相关的核心资源汇聚;上海依托国际化优势和长三角产业协同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创投生态;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创投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灵活的市场化机制。长期来看,京沪深在国内创投版图中的第一梯队位置难以撼动。
三大创投中心PK:
深圳实力离京沪有多远?
榜单数据显示,京沪深稳居第一梯队,其中北京创投实力已与沪深拉开差距。
创投机构实力方面,主要考察城市创投机构备案数量、管理规模等方面的情况。据中基协数据,截至去年末,京沪深三大金融中心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数量均超2000家,其中北京略多,为2824家,沪深势均力敌,分别为2288家和2399家;但在管理规模方面,沪深与北京差距甚远,北京去年末管理规模超2.9万亿元,约为深圳的2倍,比上海多出近六成。
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金融、科研、人才等核心资源聚集,总部经济优势明显。截至榜单发布日(8月13日),北京共有399家A股上市公司,超过上海和深圳,总市值约17.6万亿元,接近上海和深圳A股上市公司市值总和。北京也是国内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排名靠前的城市,这均为北京创投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
比如,全国管理规模超500亿元的30家创投机构中,有14家在北京,占近一半比例,赛伯乐、鼎晖投资、中交基金、中金资本等机构管理规模破千亿元;深圳和上海管理规模超500亿元的创投机构分别有4家、3家,超千亿管理规模机构仅各1家,分别为深创投和歌斐资产。
创投活跃度方面,代表指标为创投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截至去年末,北京近十年累计获得超1.7万起投资,为上海的1.7倍,深圳的2.9倍,涉及投资金额近2.7万亿元,为上海的1.9倍,深圳的4.4倍。
企业创新实力方面,代表指标包括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独角兽数量等指标。北京定位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2020年获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一骑绝尘,高达近1.1万家,比排在第二名的上海高出约46%,是深圳的1.6倍。
据长城战略咨询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2020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为251家,其中82家分布在北京,占比超三成,含字节跳动、快手等超级独角兽企业,数量比上海多出38家,是深圳的3.3倍。
从政府支持力度看,截至去年末,北京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超1.6万亿元,为上海的5.3倍,深圳的3.6倍,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国创基金等国家级基金目标规模均超千亿元。
虽然深圳创投实力逊于京沪,但在部分指标上仍可圈可点。如截至去年末,深圳创投机构备案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比上海多出上百家;2020年募资近900亿元,仅略低于北京,高出上海近两成;在政府支持方面,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近4700亿元,比上海多出近五成,其中深圳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多年位居清科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榜单首位。
关键赛道实力稍逊
创投活跃度有待提升
从四大维度综合得分的分差看,深圳在创投活跃度方面与北京差距最大。
据Wind数据,北京2018年至2020年获得的投资案例数分别为2699起、1400起、867起,分别为深圳的2.7倍、2.6倍和2.1倍,获得的投资金额占比均超两成,而深圳同期所获得的投资金额占比均不足10%。深圳无论是从获得的投资案例还是投资金额上,都明显少于北京。
创业投资往往青睐具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新经济行业。城市的新兴产业基础越雄厚,对创业投资的吸引力也就越强。
城市新兴产业实力可用相关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来度量。从产业上看,深圳在电子行业独领风骚,截至榜单发布日,共有85家上市公司,是排在第二位上海的3.4倍,数量占比达25.6%,总市值近1.7万亿元,市值占比达21.1%。
在电子产业链上,虽然深圳无论是在数量还是总市值上均优势明显,但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电子制造和元件环节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32家和11家,市值占比分别为43%和29%,均位居行业第一,立讯精密、工业富联、传音控股市值超千亿元。
然而,深圳处在电子产业链最顶端位置的半导体上市公司仅有8家,市值占比仅为5%,远低于北京的18.3%和上海的32.8%。上海半导体行业最为发达,上市公司数量达18家,总市值达9169.7亿元,其中中芯国际、韦尔股份市值超2000亿元,沪硅产业-U、澜起科技市值超500亿元。
上海多年来将半导体作为其发展的重点,2000年、2014年、2017年先后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近期又制定出台了“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力争增长50%左右。
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A股质量最高的的赛道之一,也是创投十分青睐的行业。目前深圳有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19家,少于北京的37家和上海的27家。从医药生物产业链看,深圳在医疗器械细分行业具有一定优势,目前拥有9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迈瑞医疗市值超4000亿元,新产业、华大基因市值均超400亿元。9家上市公司市值合计超6000亿元,占医疗器械行业总市值比达29.6%,高于北京的21.9%,上海的6.4%,但在医疗服务和生物制品等关键赛道上处于弱势地位。
深圳目前还没有医疗服务个股,而北京有4只,包括医药研发合同外包(CRO)概念股康龙化成、昭衍新药、阳光诺和以及新冠检测概念股诺禾致源,合计市值超2400亿元,占医药服务行业总市值比超17%;上海有润达医疗和美迪西两只医疗服务个股,其中美迪西兼具仿制药概念和CRO概念,市值超300亿元。
可见,与京沪相比,深圳在半导体、医疗服务和生物制品等领域资源略显不足,实力稍逊。
有业内人士认为,芯片和生物制药两个产业要想发展好,必须有耐心一点点地去做,等待行业一步一步地出成绩。京沪国际化程度较高,不少投资机构吸收了海外风投机构的先进经验,更具国际化投资视野和长期思维,看重企业中长期投资价值,更有耐心。
此外,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认为,深圳创投行业发展还存在以下短板:
一是高等教育与城市地位不匹配,自主培养科创人才任重道远。创业投资从业者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创业投资成功的概率,创业资本家不仅要具有经济上的判断力和敏锐性,也要对投资主体所从事的科技领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种复合型人才是创投行业的“稀缺资源”。近年来,深圳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但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自主培养既懂经济金融又懂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任重道远。
二是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与国际顶尖创投中心仍有距离。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了高端要素资源的流向和集聚的效应,已成为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有机构成。新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技术、平台、流量、创意等软资源,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等综合营商环境。目前,深圳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逐渐形成,已成功创建全国“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氛围,但缺乏熟悉国际运作规则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社会信用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有待完善,营商环境与硅谷等顶尖创投中心仍有一定距离。
加快补齐短板步伐
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
深圳是国内最早探索创业投资的城市,在政策引导和制度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3年,深圳利用特区立法权在全国率先立法,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创业投资条例》。该《条例》为国内第一部规范和鼓励创业投资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对推动和规范深圳创业投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续在2010年、2014年、2017年和2018年先后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发展、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试点、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促进创投业发展等专项政策,近期对《条例》进行了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努力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产业链方面,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2020年增加值达1.03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超两成,占GDP的比重达37.1%,日益成为深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丰富了创业投资的项目来源。
针对半导体行业,深圳2019年出台了《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提出要着力补齐芯片制造业和先进封测业产业链缺失环节,推动建设集成电路“芯火”双创平台,打造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创新创业孵化服务等子平台,有望为创投机构增加大量优质储备项目。
人才引进方面,深圳多措并举加大创投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如鼓励创投企业申报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鼓励全市高等院校结合办学定位和学科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拟将重点创投企业符合条件的人才,参照在深金融机构给予同等待遇。
营商环境方面,深圳去年末出台了《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先行示范区的最高要求,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全面衔接国际通行规则为重点,在创新市场主体融资便利模式等多个领域大胆改革探索创新,加快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步伐。
此外,近年来,在经济整体下行、国际贸易摩擦等宏观因素影响下,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持续降温,私募行业普遍存在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等问题。
《条例》(征求意见稿)针对这些问题均给出了相应对策,如在针对募资难方面,深圳将通过鼓励各区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鼓励深圳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参与出资设立市场化母基金,开展创业投资试点,鼓励重点创投企业通过上市、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着力解决创投行业募资难问题。后续随着创投行业相关政策的落地和执行,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今年以来,深圳创业投资活跃度回升明显。截至8月16日,深圳2021年创投投资金额达649.6亿元,占比达12.6%,比上海同期多超出一个百分点。此前该比重连续三年低于7%,均低于上海同期的比重。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政府与市地铁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该中心将立足福田,面向深圳,服务于大湾区,将构建“孵化器-加速器-投融资对接”全链条体系,力争率先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投集聚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发展链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