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中国芯片行业的“翻车”事件。
2020年以来,全中国掀起了芯片制造的投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上半年,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的24个城市,已签约超过20个半导体投资项目,签约金额超过1600亿元。
“举国造芯,大干快上”的势头愈演愈烈,甚至刮起了“浮夸风”,讲故事的芯片骗局更是屡屡上演。
其中,最深刻的教训莫过于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启动之初,便高调宣布投资1280亿元,并喊出了惊人的口号:项目启动一年后将拿下7纳米工艺的芯片,产能将达到每月3万片。
口号一出,震惊中国芯片行业。要知道,当前全世界仅有台积电、三星具备7纳米芯片量产能力,中国芯片制造龙头企业—中芯国际要到2020年年底才能实现7纳米芯片量产。
除了喊口号,武汉弘芯半导体更是高薪挖人,自2019年以来,中国大陆从台积电挖走了100多名工程师,薪水直接翻了3到4倍,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去了弘芯半导体。
其中,甚至包括了全球芯片领域的风云人物:蒋尚义,担任弘芯半导体项目的总经理。蒋尚义,曾是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最看重的技术大佬之一,为台积电的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时间,弘芯半导体项目似乎成了“全村的希望”, 2018年、2019年,连续入选湖北省重大项目。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2020年,弘芯半导体却遭遇了惨烈的“翻车”事件。
8月28日,武汉官方明确表示,因资金链问题,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已经暂停了,建设工地已是荒草丛生。
"全村的希望"瞬间破灭了。其实,扒开弘芯半导体背后的资本和股权关系,可以发现,该项目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忽悠地方政府的骗局。
弘芯半导体的股权结构非常简单,只有2个股东,一个是北京光量蓝图科技有限公司,另一个则是当地政府单位,持股比例分别为90%、10%。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光量蓝图是一家空壳公司,办公地点是北京的一个50平的商住两用房,弘芯半导体成立至今,实际出资金额为0,而当地政府单位实际出资了2亿元。
再进一步扒开光量蓝图的股权关系,其大股东李雪艳,是一名生意场上的资深玩家,早在2004年便拥有了自己的生意,涉及生态科技、白酒、餐饮、中药、芯片。
可以看出,她的生意套路几乎是,什么火,就干什么。
光量蓝图的另一位早期股东,曹山,则是一位芯片投资领域的老手,控制着4家芯片企业,遍布广东、湖北、山东等地,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
但令人玩味的是,2019年年初,曹山便退出了光量蓝图,彻底与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脱离了关系。
造芯大潮之下,弘芯半导体的骗局并非个例,曾宣布投资200亿的南京德科码晶圆厂,地方政府出钱作为启动资金。2020年突然爆雷,沦落到"欠薪、欠款、欠税"的困境,并于7月份提交了破产申请。
一幕幕骗局背后,是中国缺芯的焦虑。
目前,中国芯片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仍非常高,据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芯片自给率2019年仅30%,全年芯片的进口金额高达3040亿美元。
芯片,正在成为中国最核心的发展战略,关系到中国科技的未来。
举国之力,我们能不能造出最先进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