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华为更让美国头疼的中国科技企业:大疆创新。
大疆创新成立于2006年,专注无人机系统研发和生产,是全球民用无人机领域的绝对霸主,占据了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估值已逼近1000亿元。
在美国无人机消费市场,大疆更是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美国市场每年为大疆贡献了40%以上的营业收入。
树大招风,更何况大疆是来自中国的科技企业,美国政府早就对大疆”恨得”牙痒痒。
早在2017年,美国就祭出“威胁国家安全”的大杀招,对大疆实施禁令,限制大疆在美国市场的销售。
一时间,美国消费者直接无法找到合适的无人机“替代品”,这项禁令迅速“流产”。
2019年,美国政府再使出一招:决定对大疆的无人机加征关税。
大疆的态度非常强硬:你加关税,我就涨价,直接将北美市场的无人机售价提高13%。
当年,大疆无人机在美国的销量不降反增,市场份额直接提升了2个百分点,大疆还成了美国军方的供应商。
就在前不久,也就是8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不会对大疆发布禁令。意味着,美国政府拿大疆是彻底没辙。
其实,大疆与美国的“爱恨纠葛”或许可以追溯到2001年。
当年,大疆的创始人汪滔还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突然退学,并向美国斯坦福和麻省理工提交了入学申请,都被拒绝了。最终,香港科技大学向汪滔抛出了橄榄枝。
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四年,汪滔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基本都用在了无人机上,本科的毕业论文选题也是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
2006年,还在读研的汪滔,决定自己创业。从家里借了100多万,拉着两位同学,一共凑了200万港元,在深圳的一套3居室的居民楼里创立了大疆创新,开始研发飞行控制系统。
然而,无人机的研发设备非常昂贵,短短半年时间,3个人凑的200万资金,很快就烧完了。
火烧眉毛之际,大疆迎来了第一笔天使投资,汪滔的好友陆迪投资9万美元,让大疆渡过了第一次的财务危机。
后来,陆迪一直负责大疆的财务工作,如今已经成为了大疆的大股东之一,当初的9万美元,已增值上千倍。
当然,这都是后话。即使拿到9万美元的投资,大疆的处境依然非常艰难,无人机产品没有量产,只能依靠售卖零部件维持日常开支。
2008年再一次命悬一线,大疆又靠着研究生导师刘泽湘的100万投资,才得以续命,创业维艰。
直到2013年1月,大疆终于等到了第一款无人机:“大疆精灵”的问世。
得益于简洁和易用的特性,“大疆精灵”一炮走红,销量比预期整整高出了4倍,大疆从此“翻身把歌唱”。2013年年底,大疆直接给员工发奔驰豪车作为年终奖,一度引发刷屏。
2013年之后,大疆无人机的销售金额,每年都保持2-3倍的速度增长,目前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份额超过70%,几乎垄断了这个市场。
如今,在资本圈中,大疆堪称是一台疯狂的“印钞机”。
其创始人汪滔身家已飙升至450亿元,所有早期投资人也都赚得盆满钵满。
2006年,投资大疆9万美元的陆迪,如今持有大疆16%的股份,是大疆最大股东之一,估值超过100亿元;
另一位早期投资人,是汪滔的高中同学谢嘉,直接卖了房子投资大疆,如今他在大疆的持股比例为14%,估值亦超过100亿元;
2011年,同样是汪滔的熟人,远瞻资本创始合伙人胡明烈参与了大疆的A轮融资,短短3年时间增值超过150倍,被其称为投资生涯中最自豪的一笔投资。
券中社了解到,2015年大疆完成了B轮及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远瞻资本、麦星投资等知名创投机构。
2018年,大疆通过“竞价融资”的方式完成了战略融资,融资金额高达10亿美元,估值达到150亿美元,一度被称为资本史上最强势的融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