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香港证监会发布2025年4月至6月《季度报告》。
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香港集资额同比大增超过610%,至1280亿港元。截至7月底,有超过220宗首次公开招股申请正接受审批。同时,香港数字资产生态发展迅速,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已增至11家。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表示,季内香港资本市场延续了去年的增长势头,其中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在管理资产和资金流入方面均表现强劲。香港证监会将继续致力深化内联外通、推动创新和加强多元发展,为资本市场创造更多机遇。
40个营业日完成上市审核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港股共有27宗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达880亿港元,较去年增加超过900%,包括宁德时代的首次公开招股,这也是自2025年以来全球募资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截至7月底,有超过220宗首次公开招股申请正在审批。为了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香港证监会与香港联交所于5月联合宣布推出“科企专线”,并提供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的选择。
香港证监会进一步表示,今年二季度,其共处理了121宗新的上市申请,包括11宗来自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的申请,11宗来自特专科技公司的申请,以及一宗来自投资公司的申请。截至6月30日,香港证监会按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审阅了53宗受理的上市申请,均在40个营业日内完成审批。
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85%
香港证监会称,4月初面对极端波动市况时,港股市场展现出一贯的韧力——此后恒生指数强劲反弹,达到三年多以来的高位。今年前七个月的市场日均成交额跃升85%至2437亿港元。从交易结构来看,2025年上半年港股通净资金流入为7312亿港元,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额也占到了市场成交额的23.1%。
今年第二季度,香港证监会收到2246宗牌照申请,分别环比、同比增加7%及16%。截至6月底,持牌机构及持牌人士的总数均分别环比、同比增加约1%及约3%,亦印证市场蓬勃发展。
此外,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也在报告期内录得强劲增长,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的管理资产按年稳健增长39%,货币市场基金持续录得资金流入。开放式基金型公司数目同比增加56%,而ETF的日均成交额于季内同比飙升135.5%。
持牌虚拟资产平台增至11家
截至7月底,香港证监会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数目已增加至11家,而获允许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持牌法团有57家。为构建完善的生态圈,香港证监会亦已联合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就建议立法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商及托管人展开咨询。
截至6月底,亚洲首批6只香港证监会认可的虚拟资产现货ETF自上市以来的市值及日均成交额分别上升73%及13%。至7月,香港证监会认可3只直接投资比特币和以太币的新虚拟资产现货ETF,相关产品随后于7月及8月上市。自此,香港证监会认可的虚拟资产现货ETF数目增至9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香港证监会分别向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出有关其提供质押服务的监管指引,并向投资虚拟资产的认可基金提供有关其参与质押活动的指引。其后,香港证监会批准两家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提供质押服务,并率先在亚太区容许虚拟资产现货ETF透过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进行质押。
责编:杨喻程
排版:刘珺宇
校对:彭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