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中社APP
登录
债券ETF规模破1000亿!“头部玩家”海富通基金如何勇立债券ETF发展潮头

债券ETF从起步时的少有人关注到如今的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海富通基金持续创新、深度耕耘,为行业的债券ETF实践做出了积极探索。

2013年,首只债券型ETF——国债ETF成立,发行规模54亿元。2024年5月,债券ETF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而到了2025年7月,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随着投资者对稳健、透明、高效工具需求的激增,债券ETF迅速扩容,成为新的热点。

在此期间,一批基金管理人开拓创新,其中,海富通基金作为业内最早确立特色化重点发展债券ETF的“头部玩家”,率先对债券ETF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做了深入研究,推出了短融ETF、城投债ETF、地方债ETF、上证可转债ETF等产品,为丰富债券ETF产品队列做出贡献。凭借前瞻布局、产品创新与精细化运营,截至7月17日,海富通基金债券ETF总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是首家突破千亿的基金公司,已构建起覆盖信用债、利率债、可转债的较为完整的工具矩阵。

从“没有业内成熟经验可以照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的孤勇拓荒,到如今“产品矩阵广覆盖、规模市占双领先、生态共建促繁荣”的引领风潮,过去几年,海富通基金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在成就自身“债券ETF服务链”的同时,更在推动中国债券ETF市场驶向更深、更广的“深水区”中,锚定了坚实的航标。

“我们经过认真研究,比较早就把债券ETF作为海富通的一个特色重点发展,在业内率先投入较多的力量发展债券ETF业务。在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的指导下,也感谢广大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支持,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路走来,确实不是很容易,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工作,解决了很多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海富通基金总经理任志强不无感慨地说。

标杆崛起:短融ETF从5000万到500亿的破局之路

海富通中证短融ETF成立于2020年8月3日,是以短期融资券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场内工具型产品。6月20日,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7月17日,基金规模达531.95亿元,坐稳国内债券ETF的第一梯队。

而四年前,该产品曾深陷“至暗时刻”——2021年5月时规模仅5000余万元。“虽然产品功能性强,但当时完全没人知道。”海富通基金券商与指数团队负责人杨一鸣回忆道。

公司上下几经探讨,决心把这个产品做起来。高管、销售纷纷动员亲友与熟识的客户,成为产品的首批“体验官”,艰难地一砖一瓦垒砌规模基石。团队深知,仅靠人情并非长久之计,产品力与流动性才是生存根本。他们直面两大核心拷问:“短融ETF的客户在哪里?债券ETF的客户在哪里?”——没有成熟经验可循,唯有“摸着石头过河”。

销售团队在拓荒中发现,不同客户在需求上存在共性。公司以“场景化”思路精准定位核心客群,并针对不同客户开发了不同的服务策略。基金经理陈轶平、唐灵儿等深度沟通客户,将实战经验凝练为“玩转债券ETF”系列分享,广受欢迎。

同时,团队全力攻克流动性瓶颈,积极优化交易体验。针对客户对净值波动的疑虑,销售团队主动解释成因,在市场波动时鼓励基于基本面逆向投资;当价格出现高溢价则及时警示风险。投资部门在任志强要求下,将“保证流动性和信用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经过四年时间的磨砺,这只产品终于有了如今的规模,这背后:

首先,得益于该基金自身过硬的产品力:海富通中证短融ETF综合了收益稳健与交易便捷性的优势,是理想的场内资金管理工具,而T+0的交易机制使得其更加高效。

Wind数据显示,海富通中证短融ETF成立以来(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上涨11.99%,年化收益率在2%至3%之间,年化波动率不超过0.2%,近两年最大回撤不超过0.04%。上市以来约96%交易日获取正收益或不变(四舍五入到0.01%)。

2024年,海富通中证短融ETF全年成交额达到2.64万亿元,日均成交额超109亿元,在全市场非货ETF成交额排名中位居首位。

其次,离不开海富通债券ETF管理团队的精细化管理。该基金由陈轶平、唐灵儿和陶斐然3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分别具有超过16年、7年和10年的从业经验。管理团队既关注组合的流动性和信用风险,又关注净值增长、回撤、跟踪误差以及偏离度等,力求给投资者提供良好的体验。

勇立潮头:海富通的全链布局与前瞻探索

海富通中证短融ETF的崛起,正是债券ETF市场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7日,全市场债券ETF规模突破4800亿元,较2024年末激增超160%。

在这场行业盛宴中,海富通基金不仅是受益者,更是重要的推动者与探索者。

首先是,构建全链工具箱,填补市场空白:2014年底,公司发行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属于市场最早一批债券ETF产品,募集规模达到66亿,是当时募集规模最大的债券ETF产品,可谓“一炮打响”。此后,海富通上证10年期地方政府债ETF、海富通中证短融ETF等多只产品均为行业首创。

目前,海富通基金是全市场债券ETF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产品覆盖信用债、利率债和可转债三大类别,久期横跨短期、中期和长期,构建起较为完整且高效的“债券投资工具箱”,契合了投资者对流动性佳、透明度高、风险分散的标准化债券投资工具的需求。

其次是,筑牢风控生命线,守护资产安全:对于包括短融ETF在内的信用类的ETF,底层资产的信用是很多投资者关注的。对于海富通基金而言,保证流动性和信用上的安全是第一目标。据悉,海富通基金坚持信用评级团队独立于固收投资团队、风险管理团队独立于固收投研团队的原则,信用风险管理卓有成效。

海富通基金为短融ETF、城投债ETF等每一只信用类ETF制定专门的信用风险控制方案,并通过绝对金额和比例的约束,保证组合分散度。

最后是,深化生态共建,助力行业发展:债券ETF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海富通基金在债券ETF业务发展历程中,积极建言献策,并和各类机构共建债券ETF生态圈。海富通基金深耕持营与投教,结合市场阶段特征与投资者需求变化,针对性开展推广与培育,扩大投资者基础,提升产品认知。在做市方面,针对不同产品特点及客户交易习惯,海富通基金同各家做市商就做市策略持续保持紧密的沟通联系,并且针对市场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响应。

海富通基金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在债券ETF领域的专业优势,不断提升产品的运作水平,努力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为我国债券ETF市场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注:海富通中证短融ETF2020-2024年度净值增长率是1.07%、2.82%、2.14%、2.40%、2.23%,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04%、0.24%、-0.03%、0.47%、0.01%。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2020年度业绩为自合同生效日(2020/8/3)起计算。历任基金经理:陆丛凡(2020/8-2022/7)、陈轶平(2022/7至今)、唐灵儿(2022/7至今)、陶斐然(2023/6至今)。

注2:根据银河证券基金三级分类,海富通中证短融ETF为债券ETF基金分类。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同类产品业绩如下:

1)海富通上证10年期地方政府债ETF2020-2024年度净值增长率为2.64%、4.67%、4.39%、4.07%、10.06%,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81%、2.33%、1.38%、1.43%、7.09%。历任基金经理:陈轶平(2018/10-2023/12)、陆丛凡(2019/7-2022/7)、唐灵儿(2022/7至今)、陶斐然(2023/6至今);

2)海富通上证5年期地方政府债ETF2020-2024年度净值增长率为2.28%、4.56%、3.00%、3.62%、6.52%,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47%、1.89%、0.37%、0.68%、4.09%。历任基金经理:陈轶平(2019/11至今)、陆丛凡( 2019/11至2022/7)、唐灵儿(2022/7至今)、陶斐然(2023/6至今);

3)海富通上证投资级可转债ETF2020-2024年度净值增长率为0.99%、10.90%、-8.03%、0.65%、8.45%,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24%、12.47%、-7.86%、1.23%、8.74%,2020年度业绩为自基金合同生效日(2020年7月13日)起计算。历任基金经理:陈轶平(2020/7至今)、陆丛凡( 2020/7至2022/7)、唐灵儿(2022/7至今)、陶斐然(2023/6至今);

4)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2020-2024年度净值增长率为2.81%、5.29%、1.77%、5.25%、4.27%,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00%、1.13%、-1.63%、2.56%、1.21%。本基金历任基金经理:陈轶平(2014/11至今)、陆丛凡(2019/7-2022/7)、唐灵儿(2022/7至今)、陶斐然(2023/6至今)。

5)海富通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基金合同生效日2025年1月16日)暂未披露年度业绩。本基金基金经理:唐灵儿(2025/1至今)、陶斐然(2025/1至今)。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注3:文中未注明的规模数据均来自于wind。收益率、波动率、最大回撤指标采用基金净值角度计算。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海富通基金郑重提醒您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在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所涉指数由指数公司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该指数公司。指数公司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

(CIS)

责编:罗晓霞

排版:王璐璐

校对:王锦程

声明:
券中社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参与评论
0/1000 参与评论
*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