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中社APP
登录
理财业良性信号凸显!产品到期收益率和业绩比较基准的偏离度正持续缩窄

普益标准发布了6月银行理财市场月报。除了产品发行量显著回升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表现。

与理财公司到期开放式固收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约为2.73%)超过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不同,6月封闭式产品平均兑付年化收益率为2.78%,落后基准0.16个百分点。普益标准将其归因为“产品机制与市场行情的错配”。

券商中国记者复盘长期数据发现,今年以来多数产品的实际兑付收益率,跟其业绩基准越来越接近。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此前市场一度有争议声存在:一些区间型业绩比较基准跨度较大,对投资者失去参考价值;同时一些理财公司为了加大对客户的吸引,将业绩比较下限设置较高,而实际资产端欠配中高收益资产,使得业绩达标率并没有符合预期。

这些现象的背后,基于“业绩比较基准”为锚的业绩达标率考核,近年来在理财行业引起的思考向深,讨论趋多。记者就此采访了多名理财公司相关负责人,他们都认为,业绩比较基准对于制定产品投资策略、限定资产端的风险容忍、约束投资经理的行为等均起着重要作用。

(一)兑付收益与业绩基准的偏离度持续缩窄

普益标准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6月报显示,理财公司开放式固收理财和封闭式固收理财是有分化的,这种分化主要体现在实际兑付收益与业绩比较基准之间的差异:

开放式固收理财平均兑付收益率达2.73%,环比上涨7BP,超出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4BP;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兑付收益率为2.78%,环比下跌3BP,且落后平均业绩基准16BP。

普益标准分析认为,这一反差源于持仓结构与市场行情的适配性差异。开放式产品凭借灵活申赎机制,精准捕捉债市波段行情,通过增配中短端利率债及信用债并交易资本利得,在低票息环境中实现收益;而封闭式产品受制于持有到期策略,其重仓的1—3年期信用债涨幅微弱,此外6月恰逢理财估值整改“年中考”,进一步限制了封闭式产品缓冲市场波动的操作空间。

长江证券分析师赵增辉在近期研报中分析认为,相比开放式产品,封闭式产品的投资者需放弃部分流动性,但可能获得更高收益或更低波动作为补偿。然而,封闭式产品的收益率受成立和到期时点影响较大,需更高的择时能力,资产处置成本高,且投资非标资产时流动性风险和集中度风险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拉长时间跨度来看,封闭式产品的实际兑付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偏离度近年来有明显缩窄,反映出近年来相关产品的波动在明显下降。

以理财公司该类产品为例,普益标准历史数据显示,2023年3月末,封闭式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落后业绩基准将近100BP;到2023年12月末,二者间差距缩窄至58BP;而在2024年6月末,二者差距进一步缩至14BP,直至今年6月末差距小幅扩大至16BP。

(二)对投资业绩的达标率考核持续优化

理财净值化转型后,“预期收益率”被“业绩比较基准”取代。“业绩比较基准 ”是产品管理人结合过往投资经验、当前市场环境和投资策略,经合理测算后设定的业绩目标。

通常理财公司在进行产品募集时都会着重强调:业绩比较基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人对自己投资运作能力、对市场情况的测算和评估。它可以作为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的参考依据之一,也便于投资者在赎回时对产品实际收益进行评估,但绝非代表收益承诺。

但“业绩比较基准”和其引申出的理财产品达标率考核,这两年在业内引起的讨论越来越多。此前不乏反对者认为,一些区间型业绩比较基准跨度较大,对投资者已失去参考价值。

“我们在给产品设定业绩基准区间时,上下限都要有逻辑。”贝莱德建信理财副总经理、首席多资产投资官刘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近两年新发理财报价持续下行,这跟所投基础资产收益水平下降直接相关。而业绩基准区间的设定,实际上是反映了产品的定位、规范了投资的策略、限定了资产的风险范围。

“我认为业绩基准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产品要素,投资经理基于此制定相应的策略,并控制偏离。”刘睿说。

在一名大行理财公司副总裁看来,业绩基准的设立要满足科学合理、根据市场动态调整、易于销售端与客户沟通的基本条件。

“我觉得业绩基准还是必要的,它是投资经理在制定投资策略时应遵循的一个基本事项。也就是说,有了一个基准,投资经理可以较好地去设定投资策略,避免过度追求风险。这可以确保我们产品更多以客户为中心,也可以制约投资经理过度自由发挥。” 该大行理财公司副总裁进一步指出,理财产品的达标率应与其产品风险波动程度相匹配。如果波动率高,达标率还很高,这才说明投资经理的投资能力是“过硬的”。

一名大型股份行理财公司副总裁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业绩比较基准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考察投资经理在产品的投资管理中,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同时基于渠道端的感受,他认为一只理财产品要面客、要让渠道推广,如果不设定业绩比较基准,渠道会难以让客户对相关产品有认知。

刘睿和上述两名理财公司副总裁均指出,为了顺应渠道销售需要和约束投资行为,“业绩达标率”仍旧会是硬性考核指标之一。但为了科学制定对投资经理的考核体系,近年来他们也会引入产品业绩波动率、最大回撤控制、兑付业绩与业绩基准偏离度控制等指标,来综合引导并判断投资经理的投资行为。

责编:战术恒

排版:汪云鹏

校对:杨舒欣

声明:
券中社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参与评论
0/1000 参与评论
*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