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中社APP
登录
风向变了?低风险产品更好卖!公募避险策略急速提升

高收益选手带不动新品募资规模的现象,凸显出公募避险策略正急速提升。

趁热打铁一直是基金公司针对高收益选手的定制化发行策略,但在市场预期切换的背景下,新品募资并不容易。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热门成长赛道主导高收益基金重仓股的背景下,公募发行市场以大盘价值为核心的新产品,却成为募资市场的宠儿,甚至出现同一家基金公司内部两位选手业绩悬殊45个百分点的背景下,在同一个月内,高收益选手挂帅的新基金募资规模,仅为价值派选手的募资规模的零头,也反映出热门赛道短期反弹过快后,机构持有人对行情风格的纠偏预期强烈。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也强调,市场的各类主题正逐步收窄,医药服务、情绪消费等热门赛道在激发投资者共识的同时,大量资金的拥挤交易也增大了调整的可能性,在没有新的催化剂的背景下,热门基金抱团股可能面临较大的兑现压力。

“低收益选手”募资高,新品规模反差暗含纠偏预期

随着年内首只翻倍基在6月中旬的出现,尽管很快就掉了回去,但机构持有人对新基金产品的认购已出现转向。

6月中旬,华南地区一家大型公募力推两只风格不同的新基金,一只是年内排名全国十强的明星基金经理所管的新医药基金,这位偏好医药的明星基金经理今年以来收益率已超60%。而公司旗下的另一只新产品则由偏好低估值、策略保守的一位基金经理所挂帅,这位基金经理年内的业绩约15%。他们两位基金经理的年内业绩、赛道偏好会给新产品的募集带来哪些影响?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最终两只新产品的募集资金数据出乎意料,且反差效果明显。排名全市场业绩十强、领先“同事”45个百分点的明星医药基金经理的新基金,最终只募集了不足3亿元规模。而那位今年重仓价值股、基金收益率只有约15%的基金经理,所挂帅的新产品募资规模超过13亿元。

上述现象在近期的公募新产品发行市场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深圳一家头部公募在6月下旬推出一只由保守策略基金经理所挂帅的新产品,这位基金经理今年内收益率仅有约7%,且他持仓历史对配置医药股、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几乎毫无兴趣,但仅约7%的业绩以及重仓低估值大盘股的偏好,并未减弱投资者对这只新基金的踊跃认购,最终该只低风险策略的新产品募资规模近15亿元。

6月28日,几乎不买人工智能、不买创新药的招商基金首席研究官朱红裕,并非高收益基金选手,但在市场切换预期愈加强烈之际,以他对传统大盘价值的投资偏好,促成一只新基金的提前募资生效,这只名称为招商价值严选混合基金的浮动费率新产品募资规模8.9亿元,远超许多高收益选手挂帅的新基金。

“我们现在回避那些短期业绩很高的基金经理,尤其是可能会去重仓高估值赛道的新产品,我们判断接下来市场可能有变化,因为半年就翻倍太夸张了,而很多重仓低估值赛道的基金业绩动都没动。”华南地区一位FOF投资经理告诉券商中国记者,现在机构投资者在认购新基金产品时也大致采取同样的态度,医药等热门赛道翻倍基、高收益产品的半年涌出现象,可能是年内行情切换与收缩的分水岭。

户均认购金额高,价值策略基金凸显机构背景

券商中国记者在近期的采访中发现,以价值股为策略偏好的新基金发行中,募资认购的主力是机构投资者,从而使得低风险打法的传统基金选手深受欢迎。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鹏华基金旗下价值派选手袁航所挂帅的浮动费率新基金产品,在6月下旬也宣布提前结束募集。虽然袁航今年内管理的基金业绩收益只有约8%,重仓股偏好主要指向美的、格力、平安、海尔等大盘蓝筹,但保守的业绩与持股偏好对新产品发行反成为吸金优势,最终募资规模约7亿元,有效认购户数5616户,户均认购金额超过12万元。

此外,宏利基金旗下的价值策略选手孟杰挂帅的一只新基金产品,也在最近取得不俗的户均认购情况。虽然孟杰因为采取保守策略的持仓,其今年内的基金业绩仅约6%,但他在6月下旬挂帅的新基金产品取得近9亿元的募资规模,认购总户数5237户,户均认购金额更是超过罕见的16万元,这一表现在最近两年的主动权益类市场中并不多见。

在2025年股票市场以医药、人工智能等高弹性领头的背景下,首批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却清一色以价值派选手挂帅的策略,这种持仓策略上奇妙的反差,也凸显出市场在当前位置的投资心态变化。

业内人士认为,散户认购新基金产品对挂帅基金经理的年内业绩高低较敏感,如果以散户为主导的新产品募资认购,户均认购金额通常较低,户均认购金额低于5万元的新基金产品,往往具有典型的散户投资者认购特征。比如,近期一位年内收益率超过50%的医药基金经理所挂帅的新产品,募资总规模不足5亿元,户均认购金额低至3万元,显示出散户投资者在认购新基金产品时,倾向于参考是否投资热门赛道、短期业绩数据。而新基金的户均认购金额超过10万元、但挂帅基金经理的年内业绩却并不爆棚、新基金也并非要去投资热门赛道,这种一般来自较为理性的机构持有人。

“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保险机构对基金经理的短期业绩不太感冒,这些机构持有人不稀罕你半年赚50%甚至100%,你一年下来有10%到20%的收益率就能打动他们,反而你短期业绩拉得很高,或者持仓赛道高度单一化会成为缺点。”深圳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经理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许多高弹性赛道已经大幅度上涨的背景下,机构持有人对参与这些赛道的新产品往往意愿不足。

主题投资逐步收缩,公募避险提升低估值策略

公募基金组合选股的避险策略,以及热门赛道可能迎来基金兑现,也解释了机构投资者在认购新基金产品时的冷热态度变化。

“医药服务、情绪消费等热门赛道激发投资者共识的同时,大量资金的拥挤交易也增大了调整的可能性,在没有新的催化剂的背景下,市场自我的平衡也是常态。”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魏凤春认为,从外部的风险溢价看,中国具备资产重估的基础,制度优势非常明显,但无论是经济的再平衡和市场边界的确定,资产重估的前置条件实际上还需要继续完善。这就意味着,2025年从年初开启的AI行情,到之后的创新药行情,以及新型消费行情,游击战的逻辑对机构投资者的择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主题投资成为机构资金的主要投资策略,投资者需警惕陷入主题不成长,成长非周期的陷阱。

长城基金一位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各类主题的热度都在收窄,市场的分歧逐步加大,预期短期内仍然会弱势承压。往后寻找新主题的难度也在加大,市场在等待两件事情发生,需关注交易的主线与节奏。市场可能希望看到先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调整,进而明确底部区间,从而为新一轮上涨带来动力。而从目前市场状态来看,短期内市场有调整需求,但在政策资金的支撑下,调整幅度可能不深。

华商核心引力基金经理叶峰叶认为,目前的组合配置将更多关注估值,关注风险,保持谨慎,为中长期的权益投资打好基础和做好准备,以期给基金持有人带来相对较好的持有体验和合理的投资回报。当热门赛道正迎来财报预期或进入逐季兑现的过程,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估值与成长的匹配以及长期的兑现度。从更长周期的投资维度去看,红利板块可能具备了穿越周期的能力,尤其是真正具备稳定类型的红利资产。在国内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同时权益资产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挑战,组合中有一部分较为稳定的、持续发展的、对宏观环境弱敏感的红利资产作为压舱石,从回报和组合稳定性角度来看或为不错的选择。

责编:杨喻程

排版:罗晓霞

校对:王蔚

声明:
券中社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参与评论
0/1000 参与评论
*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