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主题基金罕见拿下年内基金业绩榜榜首。
最新数据显示,港股主题基金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反超北交所主题基金和人形机器人主题基金,暂夺全市场公募基金业绩榜榜首。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多只重仓港股的基金业绩位居市场前列。年内业绩排名前110只基金中,半数都重仓持有港股。
港股表现强势正让不少投资港股的基金赚得盆满钵满,港股也较为罕见地成为高弹性正收益之源。
港股强势表现吸引全球各类资本纷纷涌入,部分个股甚至产生了比A股还要高的估值溢价。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招商银行等公司近期H股价格超过A股,药明康德、赤峰黄金、美的集团和紫金矿业等公司的AH股价差也在不断缩小。AH股价倒挂现象同样引发市场关注。
港股成业绩增强剂
5月以来,港股市场回暖显著。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月内分别上涨6.7%、6.29%、5.3%。今年来看,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三大指数均实现超17%的正收益,在全球重要资本市场指数中领跑。
港股的强势表现让不少投资港股的基金赚得盆满钵满。
Wind数据显示,超1100只持有港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超20%的基金年内收益翻红。其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年内收益均超过60%,在全市场年内业绩超过60%的5只基金中,占据3个重要席位。年内业绩涨幅超30%的港股主题基金数量达到61只,而全市场年内业绩超过30%的基金数量仅有110只。
具体来看,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基金重仓了港股创新药,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则配置了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美图公司等高人气港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分散持有A股和港股的基金业绩之所以能在一众纯A股主题基金中“杀出重围”,离不开港股持仓的贡献。
如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一季度末的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仅有32%,而恰恰是老铺黄金、泡泡玛特、美图公司三家港股公司一路狂飙的股价将该基金业绩推升至62%的涨幅,反观该基金重仓的A股公司,年内涨幅最大的宁波华翔涨幅仅有26.39%,远不及整体组合平均收益。
杨珂管理的信澳优享生活今年实现36.79%正收益,最新净值创下成立以来新高,该基金的净值涨幅也主要由港股贡献。杨珂今年一季度大幅提升信澳优享生活的港股配置,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从去年年末的14.9%提升至一季度末的34.7%。信澳优享生活十大重仓股中,三只港股老铺黄金、三生制药和泡泡玛特今年涨幅分别高达245.63%、229.77%和145.18%。
除了成长型主题基金受益于热门港股表现外,一些港股价值股表现同样好于A股市场。
港股公司亦是业绩居前红利主题基金业绩的重要贡献者。格林高股息优选基金是今年业绩表现最好的红利基金,今年实现34.91%的正收益。从该基金重仓股来看,十大重仓股中的港股中国东方教育年内涨幅高达124.54%,港股中国生物制药实现30.62%涨幅,为基金业绩弹性贡献较大。
此外,富国港股通红利精选、华夏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ETF、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等年内均实现10%以上正收益。这些红利基金无一例外重仓了港股公司。从红利指数来看,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年内涨幅高达10.2%,反观A股的红利指数,业绩就不尽如人意,如中证红利指数今年下跌2.09%,国证红利指数年内上涨1.79%。
H股定价罕见反超A股
不难发现,由于内资和外资不断涌入港股市场,推升港股股价溢价。
香港市场越来越受到南向资金的青睐。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共计净买入港股市场6228.67亿港元,该金额为历年第三高,排在2024年、2020年分别创下的8079亿港元、6721亿港元的纪录之后。南向资金的净流入带来了港股市场的流动性繁荣。
公募基金不断增配港股,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据中信建投最新研报统计数据,2025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对港股的配置相比上季度末提升5.2个百分点,港股配置比例超过30%,达到近五年新高。具体来看,多只主动偏股公募基金产品一季度大幅加大港股持仓比例,近500只基金一季度港股仓位提升超10个百分点,最高增长超40个百分点。如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华安大中华升级、前海开源公共卫生主题精选、国联品牌优选、大成新兴活力和安信成长精选等一季度均大幅提升港股仓位,港股公司股价表现亦为产品业绩贡献较多。
港股强势表现吸引全球各类资本纷纷涌入,部分个股甚至产生了比A股还要高的估值溢价,AH股价倒挂现象引发市场关注。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招商银行等公司近期H股价格超过A股,药明康德、赤峰黄金、美的集团和紫金矿业等公司的AH股价差也在不断缩小。近一个月甚至今年以来,不少公司的H股表现要远远强于A股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当前,还有不少公募基金积极申报港股主题基金,一些港股主题基金也正在或即将发行。
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富兰克林国海港股通核心增益、嘉实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指数基金、汇添富港股通科技精选、嘉实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华泰柏瑞中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南方中证港股通科技ETF等多只产品申请材料获证监会接收。中银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富国恒指港股通ETF等基金正处于发行阶段。这些基金的发行有望继续为港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关注三大板块
香港为港股IPO创造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条件,包括简化审批流程、鼓励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降低H股占比要求、优化上市规则等。
随着更多A股大型公司赴港上市,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宪成认为,有望填补港股在新能源、可选消费板块上市值的不足,为各类资金投资港股提供更加丰富的配置选择。
在港股 IPO 募资额增长的背景下, 赵宪成建议主要关注三大板块:科技板块方面,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新能源与新材料和半导体等;消费板块方面,主要关注新兴消费和服务型消费,以及传统消费品牌国际化;生物医药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对健康的重视,医药行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港股中的医药公司涵盖制药、医疗器械、生物科技等多个细分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尤其是港股创新药领域迎来一波强劲复苏,但在近期市场调整中也出现了波动。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认为,类似于DeepSeek,未来市场会更加认识到中国创新药从追赶到超越的实力。整体来看,下半年的重磅会议、医保谈判有望带来整体创新药板块贝塔式上涨,同时叠加个股Alpha的兑现,创新药后续的表现依旧可以期待。细分来看,由于港股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更高,有着比较灵活的做空机制,其创新药企业估值的泡沫明显更少,且可供选择的优质资产更多,整体板块Beta更强。
港股红利资产仍是避险资金“避风港”。鹏华基金基金经理余展昌分析认为,港股银行、能源等板块股息率普遍超7%,较A股更具吸引力。此外,央企估值有望重塑,港股央企兼具高股息与改革红利,市值管理纳入考核、现金流改善及回购增持预期,推动折价修复。他特别提到,险资等长期资金增配港股高股息,既对冲利率下行压力,又布局未来估值回升空间。
责编:杨喻程
排版:刘珺宇校对:苏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