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筱攸
一季度由资金紧平衡引起的债市阶段性调整,深刻作用到了银行理财身上。
尤其是三月,降准降息预期延后、股债“跷跷板”效应、银行(尤其大行)卖债兑现收益、银行迎来季末时点存款考核,一系列因素交织,债市波动被动放大,连跌冲击信心。
据证券时报记者从可信渠道独家获取并汇总的14家主要理财公司(工农中建交邮六大行,及招行、兴业、中信、光大、浦发、民生、平安、华夏八家股份行旗下的理财公司)及其母行管理的最新理财存续规模数据显示:
截至今年3月末,14家主要理财公司及其母行管理理财存续余额为221025亿元,较年初减少了8371亿元;其中仅3月份,单月存续余额就减少超万亿,达10273亿元。
简单来说,14家理财公司及母行的总管理规模一季度“失血”,主要被三月拖累,其实前两个月规模是小幅度增长的。但是三月份单月,它们不仅全部回吐了此前两个月的规模增量,还继续规模“回撤”,使得整个一季度的规模是负增长的。
具体分主体来看,三月份单月,仅兴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处于规模净流入状态,其余12家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均环比下降。纵观整个一季度,也仅兴银理财、华夏理财、中信理财、光大理财、民银理财、中邮理财六家理财公司实现了规模正增长,其余8家理财公司是规模净流出。
从14家主要理财公司的货架来看,流动性最高、收益率最低的现金类理财产品,和受债市盘整影响最深的固收纯债类产品,“失血”最多。其中,现金类理财产品规模仅三月份下降近4000亿元,较年初下降超6000亿元;非现金纯债类产品余额3月单月减少了超5000亿元,较年初减少了超两千亿元。
校对:彭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