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屡创新高的银行股价,另一边,部分股东选择逢高减持。
浙商银行日前公告称,该行收到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国信”)来函通知,后者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该行A股股份。
山东国信的具体减持计划为:自12月27日起三个月内累计减持不超过2.75亿股,即不超过浙商银行总股本的1%。
该行在公告中解释称,山东国信主要基于“自身经营发展需要”进行减持,后续将持续关注减持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履行相关披露义务。
入股一年有余
此番山东国信计划减持的浙商银行A股股份,来源于去年5月的一次司法拍卖。
彼时,旅行者集团持有的该行13.47亿股股份二拍落槌。随后公告显示,太平人寿、山东国信合计耗资30.06亿元竞得该笔股权。
其中,约6.38亿股归山东国信所有。以此计算,山东国信初始入股成本约14.24亿元。该笔股权于当年5月底即完成过户。
紧接着,浙商银行在2023年6月“A+H”大规模配股,山东国信亦出资参与该行A股配股。
至此番公告前,山东国信共持有约7.68亿股浙商银行股权,占该行总股本的2.79%。此次减持计划则明确,拟减持股份来源为“司法拍卖取得”,即前述6.38亿股。
截至12月24日收盘,浙商银行A股股价为2.95元/股,较山东国信参与该行股权竞拍时的单价上涨超过30%。
以此计算,仅通过司法拍卖取得的6.38亿股,山东国信即获利4.58亿元。此外,山东国信持有浙商银行股份期间获得了两次现金分红,实际投资收益率接近50%。
在此基础上继续兑现投资收益,也是行业普遍现象。年初以来,随着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已有邮储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银行股东获益减持。
公告显示,山东国信将根据监管政策、市场情况、浙商银行股价等因素选择是否实施及如何实施本次减持计划。而此次山东国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也是充分考虑了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根据上交所有关规定,大宗交易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减持其所受让的股份。
频获险资增持
作为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浙商银行于2016年3月在香港上市,并于2019年11月成为第13家“A+H”上市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该行频获注重中长期回报的险资增持。
其中,2020年底,百年人寿在场内增持4100万股浙商银行H股,持股数量达到该行H股总数5%的举牌线。此后,百年人寿又参与该行配股,且至今一股未减。
太平人寿则在2023年5月与山东国信共同参与浙商银行股权拍卖,耗资近16亿元竞得其中7.09亿股,随后出资参与该行配股,至今未减持。
针对牵头参与浙商银行股权竞拍一事,太平人寿彼时还公开回应表示,入股有助于稳定保险资金收益水平,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今年一季度,信泰人寿亦新进该行前十大股东序列,3月末持股数量超过7.71亿股,并在二季度继续大手笔增持。
截至今年6月末,信泰人寿、太平人寿分别持有约9.96亿股、9.22亿股浙商银行A股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3.63%、3.36%;百年人寿持有近3.5亿股该行H股股份,占比1.27%。
而更早之前,民生人寿于2013年入股浙商银行,2015年又参与该行增资扩股,至今持有该行约7.69亿股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2.8%。
环顾上市银行群体,云集四家险资股东以自有资金入股,并不多见。数据显示,浙商银行2022年度、2023年度派现规模均在45亿元左右,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分别达37.8%、32%。
截至12月24日收盘,浙商银行A股、H股年内累计涨幅分别约24.1%、17.9%。
突出“善”“数”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24.9亿元,同比增长5.6%,持续保持正增长,其中非息收入占比同比抬升4.6个百分点至32.2%。
同时,在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该行优化负债结构,有效应对息差收窄,存款付息率在前两年大幅度压降32BP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进一步压降15BP。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曾在今年9月举行的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该行对未来发展定位成“善”“数”两个字。
“善”是指摆正方向,注重社会价值,把银行的功能性放在第一位,继续践行“善本金融”;“数”突出智慧经营,要看清大势。
考虑到股份行面临市场份额两头挤压,原有的产品优势、创新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在减弱,客户基础相对薄弱,该行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一号工程”。
该行表示,要通过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实现四大目标:
一是数字系统智能化。以客户的维度重塑系统逻辑,统一数据标准,打通各个系统数据,构建一套强大的综合协同数字化系统,为一线营销、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赋能;
二是组织架构敏捷化。依托数字化提高总分支行需求响应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构建敏捷高效的分布式营销支持决策机制;
三是考核评价精准化。构建能够有效引导全行深化以客户为中心、践行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绩效考核体系、经营资源和财务资源配置体系;
四是客户经理综合化。培养服务能力强的综合客户经理,构建与客户综合服务、总分条线管理相适配的分层分类的营销队伍体系。
责编:战术恒
校对:刘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