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保险观’,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就要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度融合。”近日,大家保险集团原总经理徐敬惠阐述对“大保险观”的理解时说。
今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大保险观”后,这一概念走入保险业中,业界对其理解逐步加深。徐敬惠认为,可以从两种维度理解“大保险观”。一是从内容角度,树立“大保险观”有四方面要求;另一种,还可以从“顶层—核心—基座”的金字塔维度,来理解“大保险观”。
“大保险观”有四层含义
徐敬惠是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度中国保险鼎峰50人论坛上解析“大保险观”的,该论坛由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的指导,A智慧保与新时代保险研究院联合举办。从内容方面,徐敬惠认为,树立“大保险观”对行业提出四方面要求。
他表示,首先,树立“大保险观”要求保险业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体又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保险的功能作用在于风险保障与长期管理,即“两器”“三网”,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助力筑牢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灾害防护网。另一方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这点在保险业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及。
第二,“大保险观”要不断丰富保险保障的内涵和外延。他表示,突破传统渠道和产品的依赖是个关键点,同时,也要突破狭隘的可保范围和定价方法。
第三,“大保险观”要持续优化保险产品与服务,大力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和重点领域的改革。
第四,“大保险观”是要充分发挥保险长期资金的作用。即,要推动“资金—资本—资产”的良性循环;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的优势。
从“顶层—核心—基座”来看“大保险观”
徐敬惠表示,还可以从“顶层—核心—基座”的金字塔角度来理解“大保险观”。
“服务方向如何保证政治性、人民性,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应该是顶层。”他表示,顶层内容包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主动地去融入,从顶层上解决服务的方向问题。同时,顶层里还包括,要不断地拓展和丰富保险保障的内涵和外延,主动回应时代之唤,为经济社会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缓冲和风险屏障。
“要实现这样的服务方向和服务目标,要解决好保险行业自身的核心功能和核心能力。”徐敬惠提到了三点核心:一是充分发挥风险保障与长期管理的功能作用是行业的重要价值;深化产服融合和加快社商衔接是提高保险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是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底层/基座,是基础保障。”他表示,要实现保险的功能作用,基础保障在于两方面。一是强严监管的环境。二是好的行业文化,例如,资产负债平衡,才能实现资本、资产、资金的良性循环;打造保险业稳健运行的微观基础,才能担负起行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以加强人才队伍和行业文化建设为抓手,筑牢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
徐敬惠进一步表示,“大保险观”不能被泛化,而是要建立在保险基本规律和原理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抓住行业历史性机遇
李云泽曾提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保险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思想、新的定位给保险行业带来新的增量。
徐敬惠认为,历史性机遇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需要来看。从人身保险来说,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普惠保险是践行“大保险观”的着力点。老龄化程度加剧下养老保障需求急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关键时刻,普惠保险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新的增量需要我们有新的理念,更需要有新的能力。”他认为,行业需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坚守本源、尊重规律;坚守主业,落实主责;普惠包容,服务大众。同时,战略坚定,与其做大保费规模,不如做强保障功能。第三,策略配套,深化产服融合是践行“大保险观”的业务实质。第四,练好资产负债联动的真功夫。
校对: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