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中社APP
登录
林毅夫、盛松成、余永定、陆挺最新发声!

自“9·24金融新政”出台后,A股市场迎来超级“凶猛周”。财政政策会否从基本面上,再为市场添一把“火”,成为关注焦点。

9月28日,在“2024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林毅夫、盛松成、余永定、陆挺等重磅大咖,就如何推动经济企稳向好、借助积极财政政策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分享了最新观点。

其中,有人称,政府亟需一揽子政策来提振信心;有人建言提高个税起征点,下调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税率;还有人建言重心应放在保交楼,并在养老金和城乡医保方面改革,惠及3亿农民工等更多特定群体。

林毅夫:相信经济也会止跌回升

“ABC口号高振,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就是All in Buy China。”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致辞中重点分享了近期新政策的特别及对股市的提振效应。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林毅夫表示,从A股的表现来看,9月24日“一行一局一会”宣布一揽子政策后,以及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系列措施,很明显大家的信心已经恢复,相信经济止跌回升应该也是可以预期到的。

“过去一周,我在市场一线,尤其是外资那边,明显感受到氛围的变化。过去一星期,我们来自全球的各类投资者的电话或视频会议要求的数量急剧上升,可以说是这几年的新高。近期出台的政策是人心所向,对市场来说有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主题演讲开篇中说道。

不过,正如田轩所表示,近期系列新政策的正确性毋庸置疑,但如何把扶摇直上真正转变为鲲鹏万里,宏观政策如何保持政策效能,帮助经济从短期困境中脱身,成功完成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转型,有许多关键问题值得我们将目光抽离出火热当下,冷静地思考、讨论和研讨。

“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之下,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出来,那经济一定能够继续维持中高速的增长。”林毅夫表示,从短期来看,我们有足够大的政策空间来克服困难,使经济能够稳定向好。从长期来看,中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优势。最重要的是各地要因地制宜,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之下,把各地的比较优势发展成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盛松成建言:低收入家庭个税税率可降低5个百分点

就当前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与会嘉宾提出了诸多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原所长余永定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信心不足。基础设施投资是可用工具,可以创造挤入效应。

他建议,当前除了储备项目,政府亟需一揽子政策,包括财政、货币刺激计划,充分提振市场信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建议增加特别国债发行,尤其是支持消费领域,同时货币政策要予以积极配合。此外,他还认为,稳增长政策应该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两个建议。他提到,第一,提高个税起征点,比如提高到8000元,税收每年大概减少300亿元,对财政影响有限,但对促进低收入人群消费特别有益。第二,下调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税率,建议10万元到30万元的低收入家庭个税税率降低5个百分点。此外,盛松成还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存量住房收购基金,把已经建成的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

陆挺则表示,短期之内,基建不可废,重心应放到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同时,通过增加国债发行,增加转移支付,维持没有稳定产业基础收入的地方政府的基本运转。关于促消费,他表示,房地产稳定是经济稳定的重要前提,保交房是重心,重拾市场信心。与此同时,也应考虑增加更多面向特定人群的支持。包括推动社保中的养老金改革,增加3亿农民工的退休金。同时,推动城乡医保改革,考虑月养老金200元左右的人群免缴这400元医保费用。

管涛:不要认为人民币又进入了升值新周期

除上述话题外,其他经济学者也就当前经济状况,从汇率、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等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不要认为人民币又进入了升值新周期,近期人民币升值是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且当前还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更多是从过去的单边转向了双向波动。在此背景下,管涛建议,一是要针对外部的变化,做好政策预案应对,及时响应;二是企业应该进一步强化风险中性意识,控制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主要分享了全球产业结构变化下,中国经济发展要注意哪些事项。他认为,全球还是要回到多边合作的轨道上来,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通过沟通磋商,来解决各自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他还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基建方面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当下,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也需要新的基础设施,这方面我们必须警惕。另外,针对数字经济相关的资产,比如加密货币,西方国家今年出现了重大政策演变。中国需要直面问题,发展我们的新型生产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俏则谈到,中国经济经过40余年的高速增长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有所下降。未来如何寻求新增量,一是从科技革命催生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寻找;二是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把因为种种制度、机制扭曲而掣肘的全要素生产率释放出来,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转型、户籍改革、消费拉动等方面。

金融体系的改革也是其中之一。刘俏表示,未来应该让金融市场多样化发展,焕发出巨大活力,能够让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占比大幅提升。

 

责编:林根


校对:姚远

声明:
券中社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参与评论
0/1000 参与评论
*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