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那个伴随内地几代观众成长的香港TVB(无线电视),鲜少博得关注,更是被人们一再唱衰。
相信也是穷则思变,TVB这两年不再沉浸于老一套浮夸狗血的家长里短,而是见缝插针,令人惊喜地推出了几部良心作品,让观众眼前一亮。
去年由TVB出品的《香港爱情故事》,一度获得全网盛赞,至今在豆瓣上仍有8.6的评分。
或许是摸到了改革的窍门,近期,TVB又推出了一部精品短剧《欺诈剧团》,总共只有8集,却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欺诈剧团》剧照
1
低咖演员,高阶故事
《欺诈剧团》的演员咖位并不高,基本上都是看着眼熟,却叫不出名字,有许多更是完全陌生的面孔。
男主角敖嘉年,长期在TVB剧集里面担当各类配角。
《欺诈剧团》剧照
女主角蒋家旻,也是常年的绿叶出身,此番是第一次出演主角。
《欺诈剧团》剧照
其他像王灏儿、林秀怡、刘子硕等演员,更是名不见经传。
主演中唯一稍微有点知名度的,就是郑丹瑞了。
他曾在港片黄金时代,身兼导演、编剧、监制、演员、主持人数职。与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等顶级艺人有过密切合作。
但随着港片式微,他也早已退居二线,沦为酱油型配角。
《欺诈剧团》剧照
TVB为什么要攒这一帮子人来当主演?
因为这部剧,恰恰讲的就是一帮电影圈Loser的故事。
监制Herman,是一个拉不到投资的过时老油条。
《欺诈剧团》剧照
导演志扬,拿过一次最佳新晋导演,便从此一蹶不振。
《欺诈剧团》剧照
编剧莎莎,长期被压榨,拿不到稿费。
《欺诈剧团》剧照
美术指导Shell,因为一次意外被行业封杀,只能在剧组打零工。
《欺诈剧团》剧照
演员家龄,一个十八线小明星。
《欺诈剧团》剧照
曾经辉煌的武术指导文师傅,落魄至开大排档。
《欺诈剧团》剧照
最年轻的副导演阿乐,看似最有活力,实则只是被剧组呼来喝去的小杂工。
《欺诈剧团》剧照
就是这样7个无名小卒,在江湖上屡遭
监制Herman梦到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决定在有生之年,拍一部令自己可以功成身退的完美电影。
他找到编剧莎莎,写出了一部集哲学、科幻、武打、爱情于一身的剧本《黄金梦》,并联系到了一位投资人——有黑社会背景的黄总。
Herman因此召集一众老友,在高级酒楼,大摆鲍鱼宴,约黄总见面——只等黄总的2000万到账,电影即可开拍。
可天不遂人愿,在来的路上,黄总所坐的房车被火箭残骸击中,他当场死亡。
这下完了,不仅投资没拉到,光是搞定这一桌价值10万元的鲍鱼宴,7个人也凑不够钱。
不能硬买,只能巧逃。
一帮电影人齐聚一堂,做戏本色立马凸显。
编剧、导演、美术、演员、武术、副导演各显神通,演了一出好戏——
Herman假扮美食家食物中毒,酒楼经理为保餐厅名誉,让他们免单。
7个电影人就这样轻松离开。
《欺诈剧团》剧照
穷困潦倒这么多年,却因为一次坑蒙拐骗,享受到了豪华大餐,实在讽刺。
此次事件给Herman带来灵感,他决定将错就错,组建欺诈剧团,用骗局骗来的钱,作为开拍《黄金梦》的资金。
毕竟,电影就是90分钟的骗局。
而电影人,则是天生的老千。
《欺诈剧团》剧照
欺诈剧团便开展了一场又一场骗局:
欺骗骗人钱财的风水大师;欺骗电影公司黑心老板;欺骗挂羊头卖狗肉的咖啡皇后……
这样荒诞而有趣的故事,在TVB剧集中,确实很久没看见了。
2
最大的讽刺,是香港电影圈
《欺诈剧团》短小而精悍,只有8集。真正构成它精品二字的,是在荒诞的同时,又处处贴近现实。
本剧最大的现实是什么?
香港电影圈的乱象。
先看剧团欺诈的这几个对象——
风水大师。剧中有场戏,一家迷信的电影公司老板,是风水大师虔诚的信徒,他刚拍完一部叫《马王》的电影,请大师给点意见。
结果大师说:今年有大劫,必须把电影里的马改成鹿,才能破解。
《欺诈剧团》剧照
可电影已拍完,难不成要重拍?
老板随口便说:全部用CG(电脑特效),把马改成鹿。
《欺诈剧团》剧照
好一招指鹿为马。
这分明是在讽刺电影圈迷信风水,CG造假的现象。
接下来,就是这个电影公司无良老板苏华雄。
他性骚扰女员工,压榨手下人工资,更是香港电影七日鲜的代表。在拍摄过程中,他罔顾演员人身安全与内容质量,一味求快,甚至因此导致武打演员摔成残疾。
《欺诈剧团》剧照
现如今的香港电影如此没落,太多像苏华雄这样急功近利、大搞乌烟瘴气的老板,难辞其咎。
再比如,咖啡皇后卓欣欣。
七年前,她曾对一名咖啡师一见钟情。
七年之后,她创业成功,斥巨资,启动剧本孕育计划,召集一众优秀的青年编剧,美其名曰为电影事业做贡献,其实是为了给她自己编排实施泡帅哥的计划。
《欺诈剧团》剧照
电影人成了资本家的奴隶,可悲可叹。
这些是剧集行骗的情节主线,而在人物线上,每一个主要角色,也都不同程度上体现了香港电影圈中混乱与不堪的一面。
比如导演志扬,作为曾经的最佳新晋导演,因为一次片场事故,他遭到行业抛弃。自此,在Herman之前,没有人再找他拍电影。
当他带着《黄金梦》的剧本去找自己所在电影公司的老板周小姐时,周小姐却劝他放弃开拍《黄金梦》的想法,反而建议他将自己黑白片成名作《黑白彩虹》的版权卖出来,翻拍成彩色偶像剧版。
《欺诈剧团》剧照
这不就是在批判港产片一直以来的炒冷饭现象吗?
比如编剧莎莎,一直坚信剧本是一剧之“本”,但她从未在行业内感受到作为一个编剧应该受到的重视。
别说署名权,甚至连基本的稿费,都没有保障。
《欺诈剧团》剧照
所以她会说,在香港做编剧,最重要的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努力,而是勇气——敢于追讨薪水和谈条件的勇气,否则随时都会饿死。
还有美术指导Shell,她的梦想,是用美术,为电影还原时间的质感。
可香港影坛的现状是什么?在网上购买好各种道具,再稍微加工,就变成了原创美术。
《欺诈剧团》剧照
如此种种,不可尽述。
《欺诈剧团》仅仅用8集,就揭开了香港电影圈的遮羞布,坦陈了那些大家早已心知肚明,却很少提及的圈内乱象。
3
讽刺过后,是深深的爱意
《欺诈剧团》讽刺了香港电影圈的乱象,其实,在讽刺背后,也透露出主创对于香港电影深深的爱意。
剧中,导演叶立德在与莎莎聊天时,提到一组数据——
2016年,香港戏院上映的港产片有61部;
2018年,有53部;
2019年,有46部。
接下来5年,还能剩下多少部?没有人敢想。
《欺诈剧团》剧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是亚洲区的龙头。而如今,所有亚洲区的电影都可以吊打香港电影。
电影如此,电视剧也如此。
遥想当年的TVB,其热播剧集辐射整个东南亚,甚至包括海外华人区。现在,却成为追剧食物链的底层。
再说了,TVB由邵逸夫所创建,这位传奇的六叔,同时也是之前统领香港影坛的邵氏电影掌舵人。
可在主创看来,香港电影与电视虽每况愈下,但那些真正热爱电影与电视的人,却从未服输。
欺诈剧团的7个电影人,虽然穷困潦倒,但一提到电影就热诚未改;虽一路行骗,但行骗路径,要么是劫富济贫,要么是善意的谎言。
而且,他们也从未忘记要拍出《黄金梦》的初心。
他们都是真正热爱香港电影的人。
看他们聚会的根据地在哪里就明白了——老地方茶餐厅。
《欺诈剧团》剧照
老地方,黄金梦。
这些统统都是象征,饭在哪里吃不重要,电影能否拍成不重要。
重要的是,存在过那样一个有创意、有思考、有价值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
他们从未真正消失,因为仍有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