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办的“北大赛瑟(CCISSR)论坛·2025(第二十二届)”上,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以“加快保险机构数智化转型,积极拥抱保险业的AI时刻”为题,阐述了保险业数智化转型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议。
陈文辉表示,数字化浪潮已经并将继续给经济社会带来全方位改造,AI技术的指数级提升,是数字化浪潮给经济社会带来新一轮改造的核心动力。保险业是一个传统产业,近年来多项政策鼓励保险业加大“AI+”数智化转型力度,推动了保险业在营销、风控、投资等业务链条领域应用AI技术。
他认为,保险业正在进入AI时代。作为典型的数据密集型行业,保险业天然具备AI应用优势。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风险定价、智能核保、理赔管理、反欺诈监测、客户服务等环节深度赋能,实现运营提效、风险防控与服务优化的协同提升。
其中,2025年是AI在保险业应用的转折之年,目前AI的性能和成本已经达到临界点,AI应用也在今年同步迎来爆发。根据调研,保险公司中采用大模型技术的占比正快速提升。当前,头部大型保险公司均已围绕AI、大模型技术进行了布局,大量中小保险公司也进行了初步的AI技术探索。
陈文辉认为,AI特别是大模型,可能成为各类保险机构实现质变提升的重要机会。通过对业务链条的智能化改造,推动流程重塑与价值创造,效果主要体现在效率提升、价值创造、深度决策。“目前更多体现在效率提升,价值创造也有一部分,到决策方面大家会谨慎一点。”
对于保险业拥抱AI,陈文辉提出几方面建议。
第一,全面实施数智化转型战略。数智化转型要作为“一把手工程”,要培养全员的数智化意识,同时优先从有原始驱动力的AI项目着手,如有助于降本增效、防控风险、优化客户体验等的项目,这样可以给公司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切实好处,更易获得支持和推动实施。第二,挖掘数据价值,提升经营效率。第三,加大AI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第四,高度关注AI运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如AI幻觉、算法歧视等。他建议,保险机构应对此高度关注,建议监管机构对AI应用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
校对:刘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