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科技浪潮,奔腾不息;金融活水,汩汩向前。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坚持守正创新,躬身实践并勇于探索,奋力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证券时报社联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推出“银保资管业探路科技金融”系列专栏,敬请关注。本篇为专栏第六篇。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养老金融所秉持的“长期主义”,正与科技创新蕴含的“未来基因”持续产生化学反应。这一融合不仅能为破解关键技术瓶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独特动能,更是对“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之问的同题共答。
长江养老保险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林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表示,长江养老持续引导长期资金投向科技领域,为科创企业注入长期稳定的金融活水,并通过各类年金政策创新方案,精准服务科创人才全周期发展,同时深化自身数字化转型,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赋能科创“长跑”
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作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其长期性、稳定性与规模性特点,与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天然契合。同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孕育了巨大的成长性投资机会。
陈林表示,长江养老在实践中积极发挥行业优势,通过投资管理和产品创新,持续为科技创新输送源头活水。
一是精研赛道,长期布局。依托自身产业研究体系,长江养老成立了专门的科技赛道研究小组,持续加强对科技创新趋势的前瞻研判,识别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广阔成长空间的科技创新产业,目前已研发形成AI+、机器人、TMT等科技主题相关权益策略。在投资组合构建上,精选具有长期价值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优质股票池,以竞争优势显著、景气度高的头部科技企业为中长期基石,同时敏锐捕捉技术变革趋势,弹性配置具有成长性和颠覆性技术潜力的新兴力量。
二是创新产品,精准滴灌。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重研发”的特点,长江养老积极开发适配其需求的另类投资产品。相较于传统的银行贷款,债权融资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盘活企业的核心资产,而股权融资则能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增强企业估值和市场信心。长江养老围绕中心城市科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龙头科技企业纾困等多个维度,持续拓展优质股权投资项目,并积极探索科创型、并购型债权投资计划,切实引导资金投向生物医药、先进制造、能源环保等新兴领域。
创新服务模式
陈林认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但科创企业常常面临“融资难”与“留才难”的双重挑战。去年以来,临港新片区人才年金计划、雄安新区年金自动加入机制相继落地。临港人才年金计划采取的“统一委托主体、分类账户管理”模式,雄安新区年金自动加入机制实施的“小范围、低比例”弹性原则等制度创新,有效降低了科创企业负担,提升了人才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养老聚焦科创企业发展初期资本有限、高端人才稀缺、人力成本高的痛点,在政策落地与人才服务中积极作为。
一是政企协同构建服务闭环。长江养老与政府部门紧密合作,全程参与了临港新片区和雄安新区的年金政策创新,提供了覆盖方案设计、实施落地到长期运营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实践过程中,已推动近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入区域主导的企业年金计划,并将其打造成可复制的服务模式,旨在助力更多高新技术园区构建从政策创新到服务对接的闭环生态,惠及更广泛的科技人才。
二是优质产品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长江养老的“金色晚晴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是支撑临港、雄安年金创新机制的重要产品。该产品的优势在于,采用简易备案的标准化运作模式,集中多家企业的资金统一管理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整体投资回报率,尤其适合中小型、初创阶段的科创企业。
三是全场景服务解人才之忧。依托大型综合性保险集团的资源优势,长江养老也为科技人才提供了覆盖养老金融产品、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的全场景增值服务,包括本人或家人享受养老社区入住优惠、“重疾绿色通道”就医服务等专属权益,真正实现对其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周期的全方位护航。
深化数字转型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重塑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锻造企业的“智慧内核”,不仅关乎运营效率与服务体验的升级,更是验证前沿技术、培育创新生态的战略高地。
陈林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专业的养老金管理需要构建以长期目标为锚、风险预算为约束、资产配置与策略体系为框架、业绩归因为抓手的完整投研体系。而这一体系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强大的数字化支撑。”
近年来,长江养老大力推进体系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投研体系建设,重点打造具有养老金特色的投资决策系统。该系统通过“研究—配置—策略—组合—绩效”全链条设计,不仅能将复杂的投研逻辑、成熟的资配模型、优势的投资策略都转化为可视化、可回溯、可传承的数据资产,为账户投资提供“优中选优”的品种池和科学的方法论,更通过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促进各模块高效协同,持续优化投资组合,提升决策效能与投资业绩。
本文原载于11月3日出版的《证券时报》,原标题为《长江养老保险陈林:以养老金融之“长”擦亮科技创新之“光”》
责编:罗晓霞
校对: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