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中社APP
登录
基准新规划定过渡期!近75%基金“及格线”或需调整

截至10月31日,年内已有180多只基金率先调整基准。

新基准均朝着投资策略和风格清晰化方向推进,如体育文化主题基金的基准去掉沪深300指数,引入中证体育产业指数。但这仅是第一步,基准精细化管理还要提高真实可比性。

相关研究指出,当前国内有近75%的基金基准是价格指数,其中的股票和混合基金几乎没基金以全收益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价格指数没有考虑红利回报和再投资回报等因素,回报一般低于全收益指数回报。用更“容易”跑赢的指数作为基准,会降低基金业绩“及格线”,也掩盖了基金运作中的费率损耗,使基金评价真实性打折扣。10月31日下发的公募基金基准指引和操作细则的征求意见稿(下称“基准新规”),对不符规则的存量产品基准调整,给予1年或6个月过渡期。

180多只基金基准已更新

根据Wind统计,截至10月31日2025年以来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数量为183只,其中的70多只于今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公布后变更。

《行动方案》提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业绩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切实发挥基准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基准新规是对《行动方案》要求的落地和细化。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获悉,上述产品的基准调整多已朝着投资策略和风格清晰化方向推进。不少基准由宽基指数纷纷转向细分行业指数,行业主题权益基金锚定垂直赛道指数。比如,一只体育文化休闲股票基金的基准,由“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变更为“中证申万传媒行业投资指数收益率×70%+中证体育产业指数收益率×10%+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20%”。此外,一只科技成长股票基金的基准,则用“中证TMT产业主题指数”替代“中证高新技术企业指数”。

债基的基准变更,同样从宽泛指数转向更聚焦的中债系列指数。比如,沪上一家公募旗下一只债基的基准,由“中证全债指数100%”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850%+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5.0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 (税后)×10%”。此外,还有债基的新基准加入了活/定期存款利率等部分,以及个别定开债基根据投资期限分层设置基准,纳入了与长期存款利率挂钩的因素,参考大型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使业绩评估与投资策略紧密结合。

FOF方面,则在新基准中新增了非传统资产,大部分FOF引入黄金相关指数,还有FOF基准纳入了中证商品期货价格指数、标普全球大中盘指数。新基准下FOF的多元配置和资产对冲抵抗风险特征更加鲜明。

业绩真实可比应选全收益指数当基准

基准在基金投资中扮演着“锚”的作用,新规之下的基准调整是一场精细化工程。从业内研究来看,契合投资范围和策略只是基准纠偏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高基准投资可比性。从这点来讲,基准的精细化管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比如,同样是主投大盘蓝筹的基金,选择同一指数的不同版本做基准,相对收益大不一样。以沪深300为例,晨星今年10月中旬发表的研究(下称“晨星研究”)显示,官方业绩基准为沪深300指数的偏股主动基金,以沪深300价格指数或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为基准,过去5年里跑赢基准的基金比例,分别为68%和55%。这是因为,价格指数的回报率只计算证券价格波动带来的收益,没有考虑红利回报和再投资回报影响,其回报一般会低于全收益指数回报。

晨星研究显示,当前国内有近75%的基金基准是价格指数,其中的股票和混合基金几乎没基金以全收益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而在过去20年里,中证全指全收益和价格指数之间的年化回报分别是10.84%和9.31%;中证综合债券财富指数和中证综合债券净价指数的年化回报分别为4.19%和0.39%。这些收益差距主要来自分红及分红再投资,过去20年里中证综合债券指数的年化票息及再投资回报达到3.79%。

华南一家基金研究机构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用更“容易”跑赢的指数作为基准,会降低基金业绩“及格线”,不仅会漏掉分红和再投资收益等部分,也掩盖了基金运作中的费率损耗,使基金业绩评价的真实性打折扣。股票和债券是基金的底层资产,价格回报、红利回报及再投资回报均是基金的主要收益来源。这些收益都被计入基金总资产,直接反映在每日更新的净值中。因此,基金回报本质上应该是“全收益”,在衡量基金“超额收益”时,则应选用全收益指数作为基准,才能做到真实有效对比。

精细化管理需考虑四方面因素

“这些其实都是基金基准管理粗放的表现。”北京一位基金研究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称,市场过往对基准的关注度不高,基准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也没有很好发挥。但随着指数越发丰富、行业越来越重视,设置规范的业绩比较基准势在必行。

国联基金表示,当前部分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与实际投资策略脱节,无法充分反映行业配置或风格特征。传统基准多为静态单一指数,对市场结构变化、新兴产业的适配性不足,无法约束基金投资行为,也难以给投资者提供准确有效参考。此外,投资者对基准理解不足,也削弱了其业绩衡量标尺的参考价值。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为进一步提升基金基准锚定效果,基金公司在设定基准时,不仅要确保基准与基金类型、投资策略匹配,还要在组合管理要求基金经理对标基准开展投资操作,建立清晰的偏离逻辑,创造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代景霞认为,这需要考虑四方面因素:一是风险收益特征匹配。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基金,其基准应能反映出对风险控制和稳定收益的追求,可关注下行风险、夏普比率等指标;二是策略匹配度,确保投资行为与基准目标一致;三是可理解性与透明度。基准的构成、计算方法和调整机制,应充分披露、且能清晰理解;四是市场代表性。行业主题基金的基准,应充分覆盖基金投资的主要行业,且行业权重分布合理,能有效衡量基金在特定行业的投资表现。

责编:罗晓霞

排版:刘珺宇

校对:李凌锋

声明:
券中社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参与评论
0/1000 参与评论
*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