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中社APP
登录
创新药爆发!这一轮行情走完了吗?

近期创新药行情火爆,据Wind统计,截至2025年6月9日,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过50%,万得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0%,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创新药行情的持续演绎,源于价值发现和价格发现的“戴维斯双击”。诺安精选价值基金经理唐晨表示,创新药正经历“政策、资本和产业动能”三重共振的向上周期,长期配置价值显著。

从“中国创新”到“全球创新”

目前,中国创新药企正在以“中国速度”重塑全球医药产业格局,从早期的“跟随式创新”迈向“源头创新”。

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本次ASCO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口头报告(oral+rapid oral+LBA)数量达73 项,创历史新高,报告企业不乏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科伦药业等Pharma,亦有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Biotech,可见中国创新药的创新实力。

创新药“出海”势头也极为迅猛,2025年5月,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总额超60亿美元的全球独家开发协议,创下国产双抗药物首付款和总交易额的双重纪录。

跨国药企纷纷与中国药企合作,中国创新药已成为全球研发管线的重要来源。据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海外授权)交易已有41起,总金额达369.29亿美元,仅3个月就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并已超过2024年上半年的交易总额。

在市场情绪高涨的背景下,创新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如何演变?是否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诺安精选价值基金经理唐晨认为,创新药项目对外授权金额创新高、企业即将跨过盈亏平衡点或者正处于产品商业化快速放量阶段,这些因素共同提升了市场对创新药商业模式的信心。

也有医药基金经理表示,近年来,国内创新药企开始在原有治疗领域开辟全新赛道,并且集体跨越盈亏平衡线,这与国际成熟药企的发展轨迹相似,一旦突破这个关键节点,有望开启长期上行趋势。

创新药具有“高科技”属性,长期价值可期

创新药行情攀升,年内多只相关的基金表现突出。例如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等,另有一些非赛道基金的产品凭借相关持仓同样跑出亮眼成绩,如诺安精选价值、嘉实互融精选等。

以聚焦生物科技创新药板块的诺安精选价值A为例,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2025年6月6日,其近2年排名同类第5(5/1507),近1年排名19/1804(同类为【偏股型基金(股票上下限60%-95%)(A类)】,发布于20250608)。产品持仓以港股、A股创新药为主,据基金一季报,其港股占比达43.87%,前十大持仓包括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和黄医药等(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为持仓展示,不构成个股推荐)。

多位投研人士表示,中国创新药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创新药是医药行业中少有的“强科技属性”板块,其成长性与政策支持力度均优于传统赛道。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技术迭代与国际化趋势将持续驱动行业增长。另有基金经理认为,创新药的研发本就具有不确定性、脉冲性和爆发性,即具备“高科技”属性。

从长期复合收益率的角度看,唐晨认为,“创新药在资产配置中的价值将在未来长期显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具备的显著‘高波动率’特征。”创新药本身受到多种非线性变量的影响,包括临床数据、竞品的数据、对外授权进程、临床效率、销售爬坡能力、政策影响、前沿技术落地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创新药价格波动的复杂驱动机制,而高波动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在该领域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性。此外,当前资产价格隐含的预期收益率远低于过去二十年医药行业的平均收益率,资产价格较为便宜。

对于医药行情的未来发展,唐晨表示,2025年包括未来几年,仍然看好创新药投资。当下,最重要的逻辑就是“替代”,包括对标准疗法的替代、对高成本的替代、对低临床价值的替代等,因为它的风险收益比很高。 

同时,回顾历史,他指出,创新药板块的市场成本抬升始于2022年,于2023年二季度完成第一波;2023—2024年形成了一年半左右的成本中枢,“9·24”行情并未带来明显的成本抬升,因为12月开始集体回落;而第二波成本抬升,发生在农历新年之后直至当下。股票市场上,第二波的时间与空间综合下来通常会比第一波更加明显,较少出现同时比第一波涨的少、涨的时间短的情况;因为第二波的风险收益比(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更大,这符合一般规律。从这个角度去看,仅论第二波,当下的创新药也仍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具备潜力。

细分方向上,AI医疗板块未来存在较高价值,他认为,随着技术手段的确定性逐步提高以及产业生态越来越清晰,这个板块的预期回报率也在抬升。

风险提示:诺安精选价值基金风险等级为R3,适合风险等级为C3及以上投资者,具体的产品风险等级请以产品购买时的详细页面展示为准。不同的销售机构采取的评价方法不同,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等级与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等级适当性匹配。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的净值表现与市场波动密切相关,短期内可能因市场表现、持仓资产价格波动等因素出现阶段性较大波动。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资存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的情形。基金经理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在符合《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约定的前提下调整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比例。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风险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如实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并核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代表本基金业绩表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CIS)

校对:杨立林

声明:
券中社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参与评论
0/1000 参与评论
*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