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支付宝开放平台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近期,公司发现有部分服务商冒充支付宝生活号官方名义进行业务拓展及商业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冒充支付宝生活号工作人员,承诺高额费用引入达人,以及冒用平台身份通过违规下单与达人建联等。
对此,公告表示,上述行为已严重影响了支付宝生活号正常业务开展。
今年以来,包括支付宝、中国银联等在内的多家支付机构,均发布了不同类型的辟谣声明,澄清网络上流传的不实信息,提醒广大公众务必提高防范意识,时刻保持警惕,谨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支付宝生活号官方“打假”
今年4月,支付宝开放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向支付宝生活号用户及生态伙伴发出声明,指出有部分服务商冒充支付宝生活号官方名义进行业务拓展及商业合作,严重影响了支付宝生活号正常业务开展。
对此,支付宝开放平台郑重声明称,支付宝生活号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以“独家代理”“官方指定”等名义进行商业活动。任何未经授权擅自以“支付宝生活号官方”“支付宝生活号服务商”等名义开展业务推广、收取费用或签署合同的行为,均属违规违法行为。
声明指出,对于冒用支付宝生活号名义开展活动的机构或个人,平台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并依法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或向公安机关报案,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在此也提醒广大用户、合作伙伴提高警惕,通过支付宝官方渠道(官网、官方客服等)核实服务商资质。若发现可疑行为,请立即拨打支付宝客服热线95188或通过支付宝APP举报,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支付宝方面表示,支付宝生活号始终致力于为用户及合作伙伴提供安全、可信的服务环境,呼吁所有服务商严格遵守合作协议,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根据官方信息,支付宝生活号是支付宝为企业、组织和个人提供的直接触达用户的服务平台,入驻商户可以通过此平台对用户进行信息推送、交易场景打通和会员服务管理。
年内发布多份辟谣声明
实际上,上述辟谣声明并非支付宝年内发布的首份相关公告。
今年2月25日,支付宝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中提及,网络上流传一则视频,内容为“手机在口袋中仅被他人触碰一下,资金便遭盗刷”。据央视新闻报道,警方深入调查后证实,该“触碰即盗刷”的视频实为人为摆拍,相关造谣者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另外,2月20日,支付宝发布《关于“探客趣店”等机构冒用支付宝服务商身份从事不实活动的声明》显示,近期,该公司监测到网络舆情并接到用户反馈信息,“探客趣店”等机构存在冒用支付宝官方服务商名义进行不实宣传及商业活动的行为,对此,支付宝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为避免广大用户上当受骗,支付宝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公司从未推出过“支付补贴·最高免单”并发放4000亿元红包等此类活动,“探客趣店”对外宣传的该活动为捏造。同时,支付宝也未规划过“发展3700名服务商及20万商务人员”的计划,该宣传同样为“探客趣店”的虚构之词。
多家机构辟谣忙
今年以来,已有包括中国银联、大华银行等在内的机构发布过辟谣声明,提醒社会公众,提高警惕,谨防诈骗。
2月25日,中国银联对外发布公告指出,近期,网络空间中出现了一款名为“银联会议APP”的应用。该应用被不法分子作为电信诈骗的工具,通过诱导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安装,进而实施窃取用户敏感信息、盗取资金等违法犯罪行为,给用户资金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对此,中国银联严正声明,“银联会议APP”非中国银联产品。在此提醒社会公众,提高警惕,谨防诈骗,避免遭受资金损失。对于上述涉嫌不法及诈骗行为的实施者,中国银联将坚决配合公安机关予以打击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月27日,大华银行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小红书平台出现“大华银行上海分行”等虚假账户的郑重声明》显示,近期,有不法分子通过“小红书”社交平台冒用“大华银行上海分行”“大华银行”名义注册账号,发布虚假信息及开展非法活动。该行已于2月21日向小红书平台进行举报,并于2月25日接收到平台反馈该账号涉嫌侵权,平台已做相应处理的回复。该行也已就此事向属地派出所报案。
此外,就在4月份,多个互联网平台出现“上海即将成立数字人民币银行”“招募数字人民币推广员”等信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对此表示,上述信息均系谣言。
有支付机构风控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无疑成为一项刻不容缓且举足轻重的任务。他提醒广大公众,务必时刻保持警觉,切勿被各类虚假信息所迷惑;同时,金融机构也需进一步强化网络监管力度,加大辟谣工作投入,做到对不实信息迅速回应、及时澄清,全力守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责编:战术恒
排版:刘珺宇校对: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