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至今,DeepSeek带领下的科技投资行情持续成为全球市场焦点。权益资产全面重构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未来行情如何演绎?
围绕这些问题,券商中国记者近日在北京独家专访了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及投资总监杜猛、摩根资产管理新兴市场和亚太股票投资专家沈娇娇。他们表示,中国权益资产正在迎来新一轮全面重构,人工智能(下称“AI”)发展有望进入从1到10甚至是100发展阶段。当前市场处于合理运行状态,处于生命周期向上阶段的公司有望持续获得资本青睐。但不同股票之间的价格必然会出现分化,行情把握要落到公司核心竞争力上,需要去伪存真寻找科技巨头的核心机会。
产业变革对行情贡献度大
在本次采访中,杜猛给出一个鲜明预判:中国权益资产正在迎来新一轮全面重构。预判背后,杜猛的分析沿“从估值到产业”逻辑展开。
“从2021年大盘见顶到2024年见底,A股持续近3年震荡下行,大量中国资产价格进入低估区,放在全球都是具有性价比的优质资产。”杜猛表示,2024年9月政策转向后,行情迎来整体估值修复阶段。“从估值低估到估值修复,中国市场逐步回到合理运行状态,资金对权益资产能够进行正常定价。处于生命周期向上阶段的公司,未来有望持续获得资本青睐,价格持续创出新高。”
从大类资产对比来看,杜猛认为,在当前无风险收益率大幅下行背景下,权益资产有可能带来中长期收益,甚至比以往更有吸引力。只要市场信心持续恢复,权益资产的估值中枢有望持续提升。他表示,这种情况在2019年到2021年曾出现过,当时推动力是资管行业打破刚兑,资金流向权益资产推升估值中枢。但和那一轮相比,这一轮估值提升或许会更为明显。
因为宏观经济在进入结构调整关键期后,目前个别领域已能看到成果,特别是从DeepSeek和“杭州六小龙”等现象来看,中国在AI领域的科技创新并没落后,个别领域甚至从跟随者变为追赶者乃至领先者。
基于港股视角,沈娇娇表示,科技股资产上涨和情绪提振、估值回归等多个因素相关,但贡献度较大的是产业端变革。中国科技产业正在迎来“从0到1”的突破,DeepSeek通过压缩算力改善算法,做出中国版的大语言模型,逐渐形成弯道超车优势。未来或许还会看到更多应用端的产品落地,中国AI发展有望进入从1到10到100,这是很重要的开端。
科技红利属于全世界
本轮市场行情从2024年9月底启动,期间有过震荡和调整。但2025年以来的科技行情,重新点燃了资金做多热情。叠加外围美股下跌等因素,市场将这轮A股和港股行情称为“东风压到西风”“东升西降”。但在杜猛和沈娇娇看来,此评价并不全面。
杜猛表示,美国此前科技创新遥遥领先,只不过在DeepSeek出来后,全球投资人发现还可以有另一个选择,并且中国资产尤其是AI相关资产会更便宜。叠加特朗普上台后发布的一些政策,美国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在这一背景下资金会选择更有性价比的资产。
沈娇娇称,“科技红利属于全世界,只不过不同市场和产业分工会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扮演不同角色。美国的芯片设计很出色,有着众多科技巨头,但他们的发展也需其他地区的公司提供产业链上相关配套,包括日韩的高频宽机一体化等配套。应该让全世界投资者共享新一轮科技红利,这对全世界生产力都是一个大的提振。”
沈娇娇还提到,港股投资要“两头看”,一头要看国内经济基本面,一头要看国际资金的流动性。港股市场的beta相对较大,但资金敏感度也比较高。港股投资或许先要强调纪律性,再是要关注标的质量。
资产定价要看两个要素
市场运行回到正常状态后,杜猛认为,权益资产的定价主要聚焦两个要素:一是中观层面的产业发展空间;二是公司层面的核心竞争力,这会表现在研发投入、公司治理、技术壁垒、市场话语权、产品质量等各方面。这意味着,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公司内在质地和价值将会重新受到重视。从过去一段行情演绎来看,在这种背景下,A股和港股的多个行业板块都呈现出了显著的赚钱效应,既有AI相关领域,也有消费等领域。
如何处理“短期估值过高和长期趋势向好”两者关系?杜猛认为要结合胜率和赔率进行动态平衡。选择个股时不能被市场情绪推着走,而要对公司和产业有远期展望,比如未来三年内市值大概能到什么程度,但也要在实际过程中不断根据新情况进行预期修正。“举个例子,有些觉得很好的公司原计划打算持有较长时间,这背后对其市值规模有大概预期。但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催化因素,使公司市值在短期内就达到预期值。这时我会做一些调整,因为当初设想的胜率或赔率都已发生变化。”
沈娇娇表示,接下来依然看好港股的互联网科技资产,但这些资产价格想继续提升,增加的资本支出要能够对长期盈利水平预期带来提升作用。此外,还会期待有更多AI应用落地相关场景出现。她特别说到,因为DeepSeek的出现,头部互联网公司的资本支出在未来3年有望出现一个大比例增加,个别公司的资本支出总额,甚至会比过去十年的都多。这种科技进步会给产业链上的公司带来显著的“正外部性”,行情收益是边际递增的。因此,中国科技资产未来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识别真伪科技公司
具体到行情节奏上,杜猛表示,随着行情持续演绎,不同股票之间的价格必然会出现分化。接下来的行情把握,就要落到公司核心竞争力上。比如,AI行情布局,就需要去识别真伪AI公司。具有真实力的科技公司,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但如果是跟风去买,股票行情即便短期上涨也可能是昙花一现。关键在于要去调研,去看上下游产业链,它的应用和市场需求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杜猛以光模块举例说到,此前美国科技股行情正火时,中国跟算力相关的产业就有光模块,中国公司给美国公司供货,中国公司得以深入到这轮产业变革中来。但从表面上看,A股和光模块相关的公司似乎有20家左右,但如果去做产业调研就会发现,真正的光模块公司可能只有少数几家。
“如今A股和AI或机器人相关公司可能有上百家,且前期股价都已积累一定涨幅,之后可能会面临调整。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公司,股价才有可能进一步上涨。因此,要去看公司是否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否真的有产品在做,在产业链里面的地位是不是真的等等实际情况来做判断。”杜猛称。
杜猛还说到,站在当前时点,AI的产业空间仍然非常大。但能够带来中长期投资收益的品种,一定要具备核心竞争力,真正能够做大做强的公司,最终会穿越市场波动走出来。但机器人既是一个制造业品类,也是AI在应用端的重要载体。AI产业既有软件方向,也有硬件方向。硬件端的应用主要是机器人,它应该是目前能看到的较大的落地应用,生产量未来或有更大空间。
责编:罗晓霞
排版:汪云鹏
校对:苏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