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中社APP
登录
时报观察丨打造普惠为民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还得更努力些

日前,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自7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包含了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降低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等多项内容。

近几年的资本市场改革,一直突出以民为本,强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显而易见,《规定》的落地是金融行业践行“人民性”要求,进一步打造普惠为民金融体系的重要一步。以2023年静态数据测算,《规定》中的一系列措施落定之后,2024年、2025年将分别为投资者节约成本32亿元、64亿元,改革效果可见一斑。

然而,在欣喜于改革带给市场新变化的同时,也要看到,打造普惠为民金融体系还需金融机构做出更多努力。除了成本端减费降佣,金融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在供给端发力。以公募产品为例,Wind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公募基金规模已达28.9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65万亿元。但是,公募基金行业仍然存在部分机构投资能力不足、产品类型同质化等问题。特别是在新产品开发上,基金公司往往遵从营销导向,顺周期推波助澜、逆周期悄无声息,进一步推动了投资者追涨杀跌。未来金融机构须在产品创设、投资决策、营销宣传等过程中更多以投资者获得感为导向,通过普通投资者利益的增长,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

金融机构还要强化金融为民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在监管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自我要求,规范自身行为。近年的资本市场改革,不少是金融乱象倒逼的结果。一些行业从业人员无论是个人品行还是业务能力都存在较大缺陷,甚至存在不少违法乱纪行为,以权谋私、以职谋私的行为屡见不鲜,最终导致监管出手、司法介入,给金融行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近日,一些券商因为联合上市公司通过定增结合融券做空的模式帮助上市公司大股东等非法牟利的行为曝光,进一步反映出部分金融机构自我要求不足,漠视普通投资者利益。

金融行业本质上是服务业,其发展根植于实体经济的繁荣、普通投资者的信赖,如果仅仅依赖牌照红利,满足于适应监管的底线要求,不向能力要收益、不以服务换口碑,最终连做大做强都难以实现,更别提打造普惠为民的优质金融体系。

金融市场改革不易,打造普惠为民的金融体系,既需要政策层和监管层的高屋建瓴,也需要各个市场主体的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金融为民才能真正落地,金融强国才能真正实现。

责编:万健祎

校对:祝甜婷

2024证券时报“寻找创投‘金鹰’、发现企业‘新苗’”计划隆重启幕,点亮时代梦想、绽放时代光芒。

点击海报即可报名,速戳↓↓↓

声明:
券中社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参与评论
0/1000 参与评论
*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