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国际医学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最新研究表明,通过“平扫CT+AI”,人类首次拥有了大规模早期胰腺癌的筛查手段。
据了解,阿里达摩院(湖畔实验室)联合全球十多家顶尖医疗机构,将AI用于体检中心、医院等无症状人群的胰腺癌筛查,只需要最简单的平扫CT,就在2万多真实世界连续病人群体中发现了31例临床漏诊病变,其中2例早期胰腺癌病患已完成手术治愈。
《Nature Medicine》 就此专门刊发评论文章:“基于医疗影像AI的癌症筛查即将进入黄金时代”。
在最新论文《Large-scale pancreatic cancer detection via non-contrast CT and deep learning》中,基于阿里达摩院的医疗AI技术,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布拉格查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首次提出以“平扫CT+AI”进行大规模的胰腺癌早期筛查。
针对胰腺癌变位置隐匿、在平扫CT图像中无明显表征等特点,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深度学习框架,最终训练为胰腺癌早期检测模型PANDA:一是通过构建分割网络(U-Net)来定位胰腺,二是采用多任务网络(CNN)来检测异常情况,三是采用双通道Transformer来分类并识别胰腺病变的类型。简而言之,该技术利用AI放大并识别平扫CT图像中那些肉眼难以识别的细微的病灶特征,实现高效、安全的早期胰腺癌检测,并克服了过往筛查手段假阳性偏高的难题。
论文共同一作、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曹凯医生介绍,此项研究构建了迄今最大的胰腺肿瘤CT训练集(包括3208名真实病人),最终通过全球十多家医院的多中心验证,测得92.9%的敏感性(判断存在胰腺病变的准确率)和99.9%的特异性(判断无病的准确率),在2万多人的真实病例回顾性试验中,发现了31例临床漏诊病变,有2例早期胰腺癌病患已完成手术治愈。
截至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医院、体检等场景被调用超过50万次,每1000次只出现一次假阳性,未来将持续进行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验证,以期改写“胰腺肿瘤不推荐筛查”的悲观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