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行情演绎至今,随着大盘指数创下近年高位,强势板块创新药持续上攻,连带着相关基金净值也势头不减,年内已经诞生了四只净值翻倍的基金。
然而,近期披露的季报中却透露出资金已有松动迹象:个别创新药主题产品虽然业绩表现可观,在二季度内份额却降幅明显,有基金经理也表示已将拥挤度高的个股兑现收益。此外,在整体估值攀高的背景下,多名基金经理认为需要在板块内从财务角度、研发角度继续精耕细作选择个股。
创新药板块诞生4只“翻倍基”
近期,创新药板块延续了上半年的涨幅,资金表现极为踊跃,截至7月18日,舒泰神涨幅年内涨超5倍,益方生物-U涨超2倍,还有博瑞医药、三生国健等9只股票涨幅超过100%。
因此主题基金也涨幅可观,拉长时间来看,截至7月18日,年内已经诞生了4只“翻倍基”,其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作为一只重仓港股创新药的QDII基金,当前以133.72%的涨幅领跑所有基金产品,其次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涨幅约为120%,近日,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和中银港股通医药乘势大涨,年内累计涨幅超过了100%。
包括了QDII产品的基金业绩排行榜中,涨幅居前的产品创新药“浓度”极高。无论是涨幅超过九成的华安医药生物、诺安精选价值,还是涨近90%的汇添富基金、万家基金和广发基金旗下的创新药主题ETF,均清一色重仓了相关板块。
年内沉寂多年的创新药板块成功“兑现”,不仅体现在国产创新药经历了数年研发,实现上市、进入医保并在国内快速放量,还体现在触底反弹的公司基本面上。有公募指出,从7月以来已公布的季报来看,创新药与创新药产业链上游在二季度呈现加速趋势,其他细分领域预计二季度内保持平稳,下半年基本面有望迎来改善,带动医药板块整体表现。
此外,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机构频出的政策利好也为行情“空中点火”。华夏基金认为,自2024年底国家医保局密集发文组织实施商业医保扩容工作,核心目的在于建立“基本医保+商保创新药”双轨制,通过商保目录吸纳高价值创新药,目前已进入真正实施阶段,预计将于10—11月公布最终谈判结果。
“市场对于商业医保最终定位有所期待,在缓解基本医保基金压力的同时,可能出现的医疗消费升级有望带动医疗行业规模量价齐升。 ”华夏基金表示。
资金分歧浮现
在板块上涨过程中,还吸引了大量资金借道基金踊跃流入。
据已披露的二季报数据,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二季度内份额增逾1.06亿份,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增逾1.5亿份,流动性更强的ETF份额变化则更为明显。如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份额增超35亿份,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增超12.16亿份。
然而,资金的抱团已经隐有松动迹象,不少资金在上涨过程中“边打边撤”,多只医药主题基金在二季度内份额也面临减少。
如鹏华医药科技二季度内净值增超28%,但基金份额却减少超过2.8亿份,长城医药科技六个月持有份额减少超过2900万份,大摩沪港深精选减少超过300万份,还有多只创新药主题ETF在近期被资金净赎回。
此外,在大涨之余,多名掌管医药主题的基金经理也在季报中提示风险或表示“落袋为安”。
鹏华基金基金经理金笑非回顾道,他管理的基金从2022年底翻多创新药后,一直重仓此方向,中间波动较多,但整体上仓位只加不减,所以吃到了本轮创新药大涨的主要收益,过程中操作不多,以持股为主。“后续我们仍中期看好创新药板块的景气度,当然一些相对拥挤、估值高的个股也会择机兑现收益。”金笑非表示。
永赢基金基金经理单林也认为,“创新药虽然是一个具有长期逻辑的板块,但前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涨幅,未来不可避免会出现调整与波动。”
选股需更为精细
此外,在整体大涨且资金出现分歧后,估值也成为投资绕不开的话题。
以恒生医药指数为例,截至7月19日,该指数PS(市销率)估值为1.6倍,处于近5年来65%分位。而据华夏基金测算,创新药收入峰值PS在3倍左右,部分龙头仅2倍,显著低于美股龙头,估值仍有修复空间。
资金方面,华夏基金认为,2025年上半年,内资持续通过港股通加仓医疗方向资产,但外资在创新药中的仓位未有显著改善,相较2021年仍处于底部。若板块业绩进入同步改善,内外资或将加速流入。
单林认为。展望下半年,在全行业资产比较下来,创新药仍是确定性比较强、置信度比较高、空间比较大的资产。国内创新药企业有望继续依托优秀的临床数据、持续的产品出海及商业化兑现,从而带来更好的表现。
而在创新药个股百花齐放的当下,如何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个股是基金经理下半年关注的重点。
在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看来,创新药行业的核心矛盾在于“供给创造需求”,而非被动跟随市场变化。这一观点颠覆了传统医药投资中“需求导向”的惯性思维——当一种创新药真正突破现有治疗边界时(如肿瘤免疫疗法、代谢性疾病突破性药物),市场需求会自动爆发,甚至重塑行业格局。
富国基金基金经理王超则表示,从持仓的角度看,首选研发速度最快的企业和数据最好的企业。他认为,数据好的企业具有一定的估值溢价,抗风险能力也会更强,也更能获得国外企业认可,达成更多合作;研发速度快的企业同样具备全球化的优势。
“其次,我们还会根据创新药企业的不同数据做一些分散,比如财务数据。没有收入利润的创新药企业,估值易受市场情绪、风险偏好和利率环境的影响,有比较大的波动。因此,投资组合中不能只有纯看数据的公司,还需要配置有稳定收入利润、能够自我造血的企业。”王超表示。
责编:王璐璐
排版:刘珺宇校对:赵燕